第0562章 荊州之困

“世兄何時歸都?怎麽不提前使人來告,我也好早做準備,出城相迎啊。”

對於陶弘的到來,沈哲子雖有幾分詫異,那也還算高興。去年戰事之後,他倒是想把陶弘安排在建康,位置都準備好了,可是陶弘喪熱在身,加上也無意久留京畿,於是便歸鄉。

對於沈哲子的熱情,陶弘也是非常受用。他家勢位雖然不弱,但老實說,整個都內肯予他青眼的世家子弟真是寥寥無幾,更何況如今沈家聲勢又再創新高。沈哲子仍能深眷舊誼,予他禮待,真的讓他感念良多。

“今次入都,尚有公務在身,乃是跟隨我家叔父同來。加上前數日都內諸多喧鬧,未敢登門叨擾。”

陶弘笑著說道,沈哲子則上前一步拉著陶弘的手往庭內行走:“世兄這麽說,那可真是見外。都內人多口雜,何日不是喧鬧?豈有因此冷落舊誼的道理。”

“駙馬且慢,今次前來拜會,尚有同行。”

陶弘說著,往身後招了招手,繼而他那隨員隊伍中便行出一個年輕人來,面目不乏英武,步履矯健行至沈哲子面前,舉動之間頗有一種行伍之風,抱拳說道:“譙國桓戎,久聞駙馬清名,今日陶君過府拜望,厚顏請從。”

沈哲子看這年輕人一眼,略作沉吟後問道:“譙國?不知郎君可識桓元子?台中桓散騎可是尊府親近?”

那桓戎聞言後便說道:“家父諱宣,桓散騎正是宗中伯父,而桓元子雖有聞,不得見。”

聽桓戎這麽說,沈哲子便有了然。譙國桓氏也是大宗,如今在時局中知名的一是譙國龍亢桓氏,也就是桓彝、桓溫這一支,另一支則是譙國铚縣,知名者有譙國桓宣,以及沈哲子剛才所提到的散騎常侍桓景。

從名氣上而言,自然是龍亢桓氏更得名,桓彝高標雅度,又以死殉國。但铚縣桓氏也不容小覷,桓景本身也是都內一個名流,日後其兒子桓伊更是東晉中期第一等的名士,所謂的“梅花三弄、一往情深”,俱與桓伊有關。當然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小屁孩,沈哲子早先倒是見過一次。

至於眼前這年輕人桓戎的父親桓宣,則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早年幫助祖逖北伐,而祖約作亂時則沒有跟隨,如今應該是在陶侃帳下任事。

“原來如此,桓使君忠勇之名,我也多多有聞,只是素來緣慳一面,長以為憾。今日得覽名門風采,稍慰一渴,快快請進!”

桓宣乃是長江中上遊一個極為重要的將領,沈哲子倒是一直想要見上一面,只是彼此相隔遙遠,一直無緣。前不久陶侃還有意向想要用桓宣取代王愆期擔任江夏相,只是台中沒有回應。

將兩人迎至園中,少訴別情,不免言道都內剛剛過去不久的那場風波。陶弘抵達建康也有一段時間,親眼所見沈氏在風波中巍然不動,絲毫無損,這會兒也忍不住感慨道:“早先駙馬有擾,喪服不祥,也不知該要如何幫忙,因而不敢貿然登門。幸在天眷有道,駙馬能夠安然釋難,再歸從容。人生波折難免,但經此一事,來日應是江闊浪平,風滿長帆。”

“若果真是如此,那要真的多謝世兄吉言相贈。”

沈哲子聽到這話後便也笑起來,經過這一場風波,他家的前景更加廣闊,這已經是眼見的事實。至於陶弘早先沒有登門,他也理解,畢竟以陶侃那樣的勢位,他家子弟做事不免要更加謹慎,不敢予人太多遐想空間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又寒暄片刻,沈哲子才問起來陶弘的來意:“聽世兄所言,應是歸都已有時日。往年我想把世兄長羈都中,但無奈尊府……罷了,世兄今次歸都,不知是為何大事?若能幫得上忙,世兄可不要對我客氣。”

聽到沈哲子這麽說,陶弘不免便有幾分尷尬。他與沈哲子也算是舊知,人家困難時旁觀不來,眼下風波平息卻要上門有所請求,實在是不好啟齒。但他今次跟隨叔父陶斌前來,諸事做不得主,如果只是自己一人,無論幫不幫得上忙,也要來看一看。

“駙馬此問,實在是讓我羞慚。”

“世兄這麽說,可就見外了。你我本是舊知,不必執於言辭之飾,有什麽事,盡管說來。”

沈哲子笑著寬慰一聲,人生在世本就有太多不自由,如果強求旁人幫忙,反倒沒了朋友。

“唉,既然駙馬這麽說了,那我也就不再虛諉。”

陶弘又嘆息一聲,然後才說道:“今次所為公事倒也順利,駙馬應該也知近來荊州所部動向吧?”

“略有耳聞。”

沈哲子點點頭,陶侃老而彌辣,厲兵秣馬向北用兵,志在收復襄陽,這在江東眼下各家尚著眼內部瓜分利益的時下,可謂一股清流。當然陶侃這麽做,也是自有其考量,最基本的訴求應該是借此以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