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7章 台中紛爭

皇帝和皇太後雖然移駕住進了建平園,但是因為建平園本身也不算大,因而眾多台臣們還是只能留在台城辦公。好在二者之間距離並不算遠,而且又鋪設了一條快車道,往來倒也便捷。

非常時期,事從權宜,往來奔波或許還能忍受,但台苑之間塵埃喧天,諸多物料雜亂堆積,讓人幾乎靜不下心來辦公做事。

所以如今除了一些特別顯重、不能缺席的職事之外,其他的台臣都盡量避免住在台城。只是每當有大事要商議決斷時,才會趕過來。

今天便是如此,從清晨開始,許多台臣在去拜見皇帝和皇太後之後,便轉行進入了台城。

因為被破損的太嚴重,台城多處區域都已經被竹柵圍了起來,竹柵兩側都有宿衛看守。一面是尚算完整的台城建築,一面則是諸多匠人勞役們正在營建。

因為發生了前日之事,台城內負責警戒的宿衛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還不是其他區域那種戎裝竹槍的樣子貨,而是兵甲森嚴的精銳部眾。而且有了這些悍卒們環繞著工地虎視眈眈,那些勞役們看起來都是心悸謹慎,一個個低垂著頭不敢多看,不敢多言。

即便如此,身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那些台臣們一個個也都如被針氈,周身的不自在,在宿衛們的引領下一路疾行。路途上或有遇見同僚,便結伴而行,同往太極前殿而去,路上偶或指著亂糟糟的台城感慨幾句,意味都是復雜。

台苑之間,太極殿算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建築,只有外墻偶有破損,或是木梁被煙火烤灼熏黑,雖然從外面看去不復光鮮威嚴,但整體的構造還算完整。

但是因為大量苑中被拆除的宮禁器物被堆積在左近,所以太極殿大部分也被竹柵圍了起來,只剩下一個前殿作為議事之用。

這時候,太極前殿內已經聚集了不下百人,仍在陸續有人到達。

因為不是正常的奏對議事,所以倒也並不需要恪守禮禁。眾人皆有坐席,更像是一個私下交誼的集會。

主持這一場集會的乃是太保王導和尚書令溫嶠,像是光祿大夫陸曄還有幾位年高的侍中、散騎之類,也都列席其中,各自神態不乏凝重,以至於整個殿堂氣氛都讓人倍感壓抑。

此時丹陽尹褚翜正手捧一份卷宗,在席中誦讀,所言者正是前日籍田令薛嘏遭襲之事。眾人皆是認真傾聽,神態或沉思、或激憤、或哀痛,不一而足。薛嘏本人倒也沒有太高的時名,但這件事卻牽動眾多人心。

堂堂一位台臣,就因為奏對時言辭過激,便遭到亂民沖擊毆打,甚至於指骨都被打折!這簡直聳人聽聞!此事若不能徹查嚴懲,朝廷威嚴何在?大臣體面何存?小民若因此志驕,皆援此例,來日再憑何去布政天下?

當褚翜念到那幾名兇徒供詞時,殿中頓時便有人忍不住切齒冷笑起來:“台中奏對,小民竟知?如此內外無防,諸公尚能安坐否?”

褚翜合上了卷宗,神色凝重道:“那幾罪徒本就不是尋常小民,發中藏針,死意甚堅。若非仔細查驗,眼下只怕早已暴斃獄中。”

眾人絕大多數尚是第一次聽說這一樁細節,當即殿中便響起一串倒抽涼氣之聲,繼而便有一人顫聲道:“褚尹可查出這些罪卒是何來歷?他們因何要為此?究竟何人指派?”

褚翜聞言後搖搖頭:“至此已非民訟,不是郡府能問。若要詳知,須得等到廷尉審出。”

“何須再等廷尉審出?薛籍田因何結怨,諸位俱是心知,那幾名罪卒也言到因薛籍田建議悖離與眾而怨望……”

褚翜話音一落,席中便有一人沉聲說道,視線則若有若無的望向同樣列席殿中的沈恪。

感受到那不乏惡意的眼神,沈恪心中已是氣急,有心要辯駁,但對方雖然有所指,但卻無明言,若是自己跳出來,反倒有自招之嫌。

“倒不知江從事有審辨之能,廷尉尚未議定,從事已有所得,不妨言告諸公,究竟何人指派?其意為何?若能講辨得清楚,從事之才足任廷尉,何須再敬陪次席!”

沈恪不方面發聲,別人卻不會客氣,率先開口的乃是會稽孔群,言中諷刺意味極濃,而被反駁的那人乃是陳留江深,職任鴻臚下從事郎中。被如此連消帶打的譏諷,一時間羞不能言。

溫嶠亦在席中說道:“廷尉司訟,未有結果之前,諸位還是不必過多猜度,或傷人情。”

“那如果一直沒有結果呢?先前褚尹亦有言,那些罪民發內藏針,不惜性命,又怎麽會吐露詳情?一心求死,人莫能阻,若一直不能審斷,難道就一直如此僵持?”

“若是廷尉都不能審出,難道只憑旁人猜測臆斷就能解決?大凡有智者,都能瞧出此事詭異。那些兇徒行兇之後,為何要主動投案?投案之後為何又暗藏尖鐵有自戮跡象?諸多蹊蹺,人莫能解,又如何能斷言幕後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