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3章 宗王長史

沈哲子這話一說出口,譙王便愣在了當場。

有晉一朝,官制是很混亂的,包括前朝的曹魏,因為都是權臣得國。權臣篡國之前便利用霸府總攬內外軍政事務,等到取而代之之後,便將原本的霸府構架直接轉移到朝廷中來,因而官職和具體的任事極為混亂,權柄也都大小不同。

而且在時下,軍府屬官的顯重與否,與主官有著直接的關系,有一種很濃烈的互補關系。

即便是得開府之任,如果征辟不到名氣足夠大的屬官,主官的權柄也會遭到極大程度的打壓。譬如溫嶠、陸玩都曾擔任過王敦屬官,由此可見王敦之權勢熏天。而沈充在會稽的時候,最初遲遲不能打開局面,就是因為當地大族不願意擔任他的屬官。

相應的,公府征辟對於時人而言也是最有效的刷聲望的手段,沒有之一。譬如眼下年輕一代名氣最大的名士殷浩,就是因為三公俱辟,而他卻不去就任,因此才名聲大噪。

但其實殷浩真的有那麽高風亮節?沈哲子心內是存疑的,他父親殷羨本就是通過在陶侃府下任職才混出資歷。但老實說,陶侃雖然是分陜之重,但他的軍府在時下而言並不算高,並不算是一個主流認可刷清名聲望的好地方。

這樣的互補關系,搭配著九品官人法,才是士族鞏固政治優勢的不二法門。能被公府征辟的自然不是貧寒出身,一進仕便相當於獲得一個極高起點。即便是有寒門人家一時因為事功而躍升高位,隨後也會在這種選官法中被淘汰出去。

陶侃之家,一世而斬,雖然爵位仍然傳承下去,但子輩再也不能獲得那樣的高位,除了本身不爭氣之外,也與此有很大關系。

沈哲子這個臨時的都督府,本身便不是一個常態,隨時都有可能廢除。相應的,要擔任他的屬官,同樣也要承擔這一份不確定性,換言之隨時都有可能再成白身。

王導肯松口準許沈哲子開府,除了形勢所迫加上陸曄的因素之外,其實也不乏這方面的考慮。就連公府征辟都淪為刷名望的手段,沈哲子這個臨時都督府又能招募到什麽有名氣的屬官?誠然眼下乃是創建事功的好時機,但有濃烈創建事功之心的人,又怎麽會是清望者?

如果沈哲子不能招募到獲得主流認可的屬官,這對他的政治聲望而言也是一個打擊。哪怕日後身居高位,因其早先屬官過於卑微,都有可能成為別人拒絕征辟的理由。

誠然沈哲子部下世家子弟不少,但問題是這些人也絕大多數與他有相同的問題,那就是資歷太淺。主官的威嚴權柄,相當一部分要通過屬官去實現,所以對於自己屬官的選擇,沈哲子也是考慮許久。

他第一個征辟的杜赫,家世不必提,名氣也已經初具,最重要的是曾經擔任過庾亮的掾屬。但再找像杜赫這樣適合的人選,則就有些吃力。庾曼之出身不錯,但他老子如今都在被質疑資歷,更不要說這個小字輩。謝奕也有相同的問題,至於其他人則更不必說了。

算來算去,勉強符合資格的還有一個會稽孔混。但都督府屬官職位雖然卑微,但卻也是寫進履歷裏的正式官職,孔混願不願意將日後的政治前途與自己捆綁起來,沈哲子也不確定,還要去征詢孔混的意見。

即便是這樣,還有兩個缺額。其中一個,沈哲子打算給匡術。匡術雖然有叛跡,但在時下而言卻有左右局勢的能量。沈哲子以此拉攏,別人也說不出什麽詬病話語。

拉攏譙王,是沈哲子的突發奇想。譙王雖然坐了好幾年的冷板凳,身份地位在這裏擺著,而且身為宗室王者,由他出任都督府長史,沈哲子的職權範圍更具禮法性,整個都督府的規格都能得到提升。畢竟,能夠開府的將軍雖然多,但能征辟宗王擔任屬官的卻少之又少!

從沈哲子的角度來說,讓譙王擔任長史可謂是個狂妄想法。要知道就連蘇峻都不敢這樣確立直接明確的上下級關系,對這些宗王們禮待有加。

可是譙王的驚詫卻不是這些,因為從他的角度來看,能夠擔任沈哲子的長史,對他自己而言實在是一件值得慶幸之事。

眼下譙王也確實麻煩在身,與王家的深仇舊怨讓人不敢過分親昵接近他,這在以前不過是被投閑散置而已,尚能做個與人無害的閑散宗王。可是,他卻被迫擔任了叛軍偽職,雖然最後時刻撥亂反正,但究竟功有幾分,罪有幾分,還需要商議。

早先沈哲子在宣陽門外砍了西陽王,可以說是給宗王從逆的處罰定下一個基調。王家如果要在事後借此將他置於死地,並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眼下的譙王心內是不乏惶恐的。

眼下台城內的形勢,譙王已有耳聞。雖然有王導等一眾台省重臣,但由於京口行台的存在,加上四野皆敵的局面,他們的權柄可以說被削弱到幾乎無從體現。沈哲子這個臨時都督府,可以說是如今台城內最高的權力機構。假使可以加入進去,不只可以避免秋後算賬,來日分功也有正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