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風波起(第2/2頁)

當年並不是沒有人懷疑楊妃和皇後的死因,但刑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對於她們的死,最終還是定性為病逝,這件事情在當時曾經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二十多年來,已經沒有人還記得這些事情了。

新任刑部黃侍郎,手段也非一般人能比,他找到了幾名二十年前的刑部主事,居然真的搜集到了一些刑部沒有記錄在案的線索。

之後他又順藤摸瓜,找到了一名當初伺候在皇後娘娘身邊的老宮女,從她口中,挖出了一些所有人都不知道的隱秘。

等到他將此案的幾個疑點寫成折子,遞上去的時候,他的手中,已經掌握了大量的線索在,足以證明皇後和楊妃的死另有隱情。

他上書請求朝廷,允許刑部重查當年案件的同時,這個消息也走漏了出去,在京師引起了軒然大波。

京師從來就不缺大案,這兩年光是皇子造反就發生了兩次,京師百姓早就見怪不怪了,然而這種二十多年前的大案,到如今才被重新翻出來,還是點燃了京師百姓心中的八卦之火。

雖然從刑部流出來的消息只有只言片語,但百姓們不難從這只言片語中,自行腦補出一場二十多年前的後宮大戲。

楊妃和皇後娘娘死後,唐惠妃自此便穩坐惠妃之位,獨霸後宮,自然是此事的最大受益者,而當年的唐家權勢鼎盛,似乎也有謀害楊妃和皇後的能力。

這其中,還有不少人的猜測更加大膽。

當年的唐家如日中天,而陛下剛剛登基,身邊無人可用,根本壓不住朝中幾位皇子的殘余勢力。

後來在唐家的幫助下,陛下才肅清了朝中所有的反對聲音,徹底的坐上了皇位,那以後,唐家和唐惠妃的地位才越來越高,自楊妃和皇後死後,唐惠妃徹底的掌控了後宮。

在陛下成為皇帝之前,唐家可選的,可不止是陛下一位,後來則證明,唐家的眼光沒有錯,有了唐家的幫助,陛下的奪嫡之路有如神助,而在陛下成為皇帝之後,唐家也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唐家嫡女成為了惠妃,生下了端王……

唐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這其中,會不會是陛下和唐家達成了什麽交易,而讓唐惠妃成為後宮之主,就是這筆交易的條件……

因為這個猜測實在是有些大膽,甚至是大逆不道,百姓們不敢在明面上大肆討論,卻在暗處,卷起了一個又一個漩渦。

在以刑部侍郎為中心,京師卷起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時,唐寧站在院中,看著陰沉的天空,仿佛看到了黑壓壓的烏雲之後,那一雙攪動風波的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