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經濟合作(五)(第2/3頁)

沒有椅子可坐,胡月蓮本來非常不爽。見到自己不用跪坐,這才覺得心裏面稍微好了一點點。按照宋軍的規矩,胡月蓮在主座上坐下,旁邊是趙鳴人。其他首領分列左右,一個挨一個的坐下。趙鳴人率先發言,“我等已經商議過,四國島靠近瀨戶內海的所有海邊都可以隨意使用。”

“水軍的諸位有什麽要求?”胡月蓮繼續推進話題。要是鳴人當了伊予水軍的統領之後還弄不來水面,他就沒什麽價值可言。

“四國這裏已經在做‘下地中分’。我想請大宋派人來指導我們種地。”鳴人率直的提出了要求。

跟著大宋的這些年他吃了許多肉,能吃肉的前提條件是有肉可吃。這些年太平,倭國人口在不斷增加,吃飯問題極大的困擾著那些地方勢力的小頭頭。

“你當上了伊予水軍的統領,也成了當地地頭不成?”胡月蓮問鳴人。

鐮倉幕府的經濟核心還是莊園,這方面還有點漢唐的意思。漢唐的時候國家對於那些平原地區有大量測量基準,田畝冊子非常完備。加上怎麽種田都有詳細的管理模式,稅收毫不客氣。

地頭是日本鐮倉幕府時期管理莊園的官職。平安末期已有此稱,指開拓土地的地主。1185年源賴朝奏請正式設置,遂成為制度。任免權屬於幕府,有管理土地、征收年貢、維持治安並一度兼收兵糧米的責權。趙鳴人若是有了地頭的官職,也是正式的身份。

趙鳴人連連搖頭,“我並沒有地頭身份。不過對於伊予水軍來講,在很多地方說了就算。大宋若能派人前來,我們當地也能有許多出產。這次我回到地方一問,那些鹽竟然是燒海草得到的,我們這邊的人竟然連鹽田都沒有。”

胡月蓮聽了這話之後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大宋的培訓到位,就算是軍人也好歹知道鹽田是怎麽回事。燒海草獲取食鹽,這新奇的手段讓胡月蓮很想見識一下。

“伊予水軍大概有多少人馬?”胡月蓮也不敢貿然答應下來,若是給朝廷制造出巨大的問題,她一個少將也承擔不起。

“加上族人,大概有三四十萬。”趙鳴人答道。

“瞎扯。有三四十萬人,那就能拉出五六萬人馬。有五六萬人馬,加上水上的船只,你便是奪取四國也不稀奇。”胡月蓮回答的非常幹脆。

聽著這兩人的對話,一眾與會的人們都露出好奇的表情。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有人用漢語直接對話。因為聽不懂,才格外有興趣。

趙鳴人並不想就這些細節瞎扯,他再次轉回主題,“你到底願意不願意告知官家。這些人跟著我,總是要有個盼頭。另外,給這些人許些好處,哪怕是每人一年一套衣服,也足以讓大家滿意。”

“也好。但是你有了這些好處,可別忘記官家的命令。”

“當然,我們若不能回報官家,哪裏還有未來可言。”

達成了最初的妥協,趙鳴人就告訴本地人,大宋會派遣人來幫助伊予水軍增加產量。至少每年給大家一身新衣服。過節給肉吃。聽了這樣的待遇,眾人都非常滿意。當地倭國人本以為伊予水軍還需要給大宋皇帝上稅,卻沒想到不用上稅,還能分東西。這可是真的賺到了。

胡月蓮心中嘆氣。在外國辦事就是如此艱難。要是在國內,幾個人隨便開個會,啥問題都能解決。伊予水軍要的東西倒是不多,而是這樣的要求實在是太扯淡。想到這裏,胡月蓮想難為一下趙鳴人,她說道:“不過你們得修燈塔。沒有燈塔,大宋的船怎麽安全抵達這裏!”

“這一帶的海邊都是伊予水軍所有,此事能辦到!”趙鳴人回答的倒是非常幹脆。

蒸汽船先把胡月蓮送回大宋使團所在的地方,接著就帶了情報返回大宋。出了瀨戶內海,就能看到對馬島上有了燈塔。大宋占領對馬島之後也沒閑著,立刻按照規矩建立燈塔。航運體系終於可以延伸到對馬海峽,大宋這邊的傳送就快了許多。

在釜山登陸,大宋這邊的軍用電報系統已經完成線路架設。電報通向鴨綠江邊,再沿著遼東兵站通道直接向南,一站一站的向著杭州傳送。

“倭國竟然被搞定了。”趙嘉仁與禮部尚書熊裳分享著最新的情報。

熊裳明顯心情很好,他應道:“現在也已經找到了高麗王,這下高麗那邊的事情也能夠確定。朝鮮半島終於可以安定了。”

“高麗王只怕胃口大的很。到時候我們還得幹掉他,再扶植一個新的高麗行省丞相。其實我覺得蒙古人有時候做事比咱們靈活的多。”趙嘉仁則充分表達了他對於借用別人智慧的態度。

“請將此事交給禮部。”熊裳充滿自信地答道。他的家族馬上就要出發前往河北,如果能夠得到趙官家的支持,那就意味著熊家大概可以一飛沖天。如同別的家族一樣積累起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