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自來水(下)(第2/3頁)

看著水箱的容量,把十幾個孫尚書放進去毫無壓力。靠人力把水提到這個高度,就算是把人累死,只怕也不夠社區這麽多戶人家使用。然而在這裏幹活的是機器,少數幾個照顧機器的工人便是出汗也只是因為熱。

回到家,孫青問老婆一個問題:“咱們家沒有請仆人,你覺得一年省了多少錢?”

“不知道。”孫青的老婆回答的非常幹脆。

“按照水房那邊說,以後蒸米飯蒸饅頭也可以到他們那邊。只用炒菜的話,做飯應該更快。”孫青分析道。

“你這說的就跟你炒菜一樣。”孫青的老婆有些鄙視地說道。

“有幼兒園,有小學,中學,大學。孩子的學業得咱們親自來管……”

聽到這裏,孫尚書的老婆面露不安,聲音嚴厲地說道:“你別給我瞎想,我可是不要再生了!”

“不不不,我只是覺得以前的那些雇了三四個仆人的家庭過的不如咱們。”孫尚書自豪地說道。

聽丈夫不是想生孩子,孫夫人的臉色也放松下來。想了想,孫夫人果斷表示贊:“我是堅決不要回到過去。”

夫妻二人正在二樓的客廳裏面說話,就聽到一樓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和往常一樣爭吵起來,然後老三帶著委屈就沖上來,“爹,娘,大哥非得自己先去洗澡,不讓我洗。”

“大郎,你就讓著你弟弟又能如何!”孫青對樓下喊道。

樓下傳來隔著門的聲音,“爹、娘,我已經開始洗了。很快就洗完。”

瞅著滿臉委屈的小兒子,孫青只能安慰道:“熱水多的是,不用擔心。”

水倒入盆裏,發出嘩嘩的碰撞聲。距離孫青家幾千裏的北方大都,前太皇太後謝道清把小鐵皮桶裏面的水倒入木盆裏。謝道清今年已經70歲了,她能夠拎起來的只有大宋生產的小鐵桶。

接連打了幾小桶水,謝道清就有些喘氣。拿起一條麻布手巾,在木盆裏浸濕。而且水井裏面的水冰涼徹骨。謝道清靜靜坐在井邊的凳子上,等著太陽把水曬熱。

院子裏面塵土很多,因為沒有仆人打掃,一切看著都臟兮兮的。唯一能稱得上清澈明亮的,大概只剩下木盆裏面剛打出來的井水。謝道清忍不住想起以前做皇後,做太後的日子。那時候的她周圍有大量內侍和宮女伺候著,所有體力活都無需動一根指頭。直到臨安總投降之後,謝道清不得不才重拾少年時代的家務。

從臨安總投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八年。這八年中,謝道清經常會想起陳宜中,如果不是這個老賊當年反復無常,如果不是這個老賊從賈似道手裏得官,卻在最後背叛賈似道,在賈似道處於最低谷的時候全力推翻賈似道的相位,想來謝道清當時就會南遷到福州。

楊淑妃當年憑借的只是一張臉蛋,她本人的唯一能耐也就是能生孩子而已。和謝太後一比,楊淑妃什麽都不是。如果當年謝太後沒有被那些奸臣所誤,如果當年能夠果斷選擇遷都的話,不管趙嘉仁那小賊如何能幹,謝太後都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制住趙嘉仁。

趙嘉仁能夠對楊淑妃的兒子取而代之,不就是因為這母子兩人名不正言不順麽。而謝道清擁有的是堂堂的皇後、太後、太皇太後這一系列身份,足以讓所有異心化作泡影。

然而謝道清也沒有完全絕望,最近已經有了風聲,大元正在和大宋談判,談有關交還大宋貴人的事情。據說是大元被趙嘉仁那小鬼打得接連大敗,為了緩和關系,大元不得不向大宋提出交還貴人的請求。結合大宋的經驗,謝道清覺得這個談判非常有希望達成目的。到了那時候,她就可以回到大宋故土了。

談判的確還在進行,因為距離的緣故,大宋的代表們最終抵達了黃河以北的德州。從濟南到黃河還有段距離,這段距離對於大元來講也是兩天的路程。為了方便大元的交流,雙方最後商定,新的談判在德州進行。

杜震拿起大元最新的文件,只是掃了一遍,就把文件放到桌上。作為談判團正手的蘇勇已經看過,對於這樣沒誠意的談判內容,蘇勇已經暗自下定決心,若蒙古人還是這麽一個態度,他下次無論如何都不要離開濟南。

抱持著同樣態度,蘇勇坦率地說道:“大元好像覺得交換那些人是和平的結果。我得說,在我們大宋看來,交換這些人是和平的前提。那些人被擄走,是大宋和大元戰爭的結果。按照那個延續,我們還是要繼續打仗。若是你們想讓之後的關向友好走,那自然要往友好的方向扭轉。按你們所講,一個貴人十萬兩銀子。呵呵,你以為這是割地賠款麽?”

大元派來談判的自然是蒙古貴人,這位操著一口不流利的北方漢化說道:“若是交換了,就鐵定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