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各人選擇各人路(八)(第2/3頁)

“我就去畜牧學校上學。”熊林答道。

“你……”熊裳被這果斷的答復給弄到無法回答。在大宋,便是讀書之家,三十歲前若是考不上功名,也得找營生。三十歲的時候才從養馬的學校畢業,對於讀書人來講未免太有些驚悚。

“我……便去找忠王問問。”熊裳最後還是決定支持一下自家堂弟。

現在的忠王就是趙官家的大哥趙嘉信,上層都知道趙嘉信並沒有什麽讀書的天份,卻是個農業學問家。他主持了好些良種研發,讓大宋糧食產量增加了最起碼一成。而且在牲口育種上也有非常不得了的成就。現在他身為大宋農學院的院長,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在民間的口碑相當不得了。

“太好啦!”熊林登時就有了喜色。

見堂弟這麽歡喜,熊裳不解地問道:“你為何這麽想當養馬場的場長?現在的趙官家乃是中興之主,見識與狠辣可與開國皇帝相比。這可不是仁宗那時候,便是搞砸了事情,官家還能容得下。”

熊林答道:“哥。我就是喜歡馬。以前我總不敢說出來,現在局面不同了,搞個這種營生已經不丟人了。而且你讓我自己投錢搞馬場,我哪裏有那麽多錢。那時候不管是什麽破爛馬,一匹也是六十兩銀子。咱家是真的開不起啊!”

熊裳知道自己的堂弟不是個只愛吃喝玩樂的家夥,不過他很是訝異,沒想到堂弟的愛好竟然是馬匹。再想想,他倒是也有些釋然。有錢沒錢的人家都能養馬,愛馬這還真的是有錢人家的事情。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堂弟不要半途而廢就好。

有了明確的目的,熊裳立刻準備名刺,派人送去忠王那邊。上層見面得先預約,並不是說熊裳尚書想去見農學院院長,跑去就能見。農學院院長想見禮部尚書也是一樣。這兩位都有自己的工作,哪裏可能天天都等著見人。

忠王如眾人所傳聞的那樣並沒有架子,第二天就給熊裳回了信,安排了見面時間。第三天一大早,熊裳就帶著堂弟熊林前去農學院。

農學院的校區在杭州新城的邊緣,旁邊就是好大好大的農田,這些農田都是農學院的試驗田。論起廣闊,熊裳感覺自己仿佛到了大地主家一樣。到了農學院,校園裏面到處都是學生。熊裳覺得很是訝異,他沒想到來學種地養牲口的竟然有至少幾千人。

再一想,熊裳發現自己想的還不對。農學院屬於制科的新體系,制科與科舉不同,制科人員沒有功名,還是每年一考。也就是說,農學院若是每一屆招生過千,那麽十年下來招生就過萬。

熊裳很是不能理解,竟然有這麽多人專門跑來學種地。

想歸想,熊裳並不敢說出任何讓人不高興的話。忠王對國家的貢獻極大,熊裳家也有人種地,駕船跑幾百裏地只是為了能夠買到最新的種子。聽他們的評價,忠王的地位絕不在許多神靈之下。

見了面,熊裳有點訝異。忠王趙嘉信身材高大,看著有五十多歲的模樣。眉眼間能看出不少趙官家的樣子。令熊裳訝異的不是這兄弟兩人外貌上的類似,而是趙嘉信膚色曬的頗深,看著很有種老農民的意思,完全沒有一個養尊處優的王爺模樣。這種外貌讓熊裳尚書想起趙太尉所講的‘勞動者’,這位忠王肯定是參加過很多很多艱苦的勞動。

熊裳上前給忠王見禮,然後把自己堂弟熊林叫來,介紹給趙嘉信。這些見面之後,熊裳先問了有關農學院招生的事情,得知學校竟然是要招收至少初中畢業生,熊裳臉色就變得更加不好看了。他這個堂弟還沒上過制科的學校。趙太尉推行制科也有好幾年,正常的初中生年齡已經普遍降到了二十歲之下。

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熊林打破了沉默,“我願意努力讀書,早日畢業。”

“哦?”趙嘉信笑道,“便是快,也得讀五六年。慢的話,讀七八年也不稀奇。”

“我既然想養馬,當個馬場場長,便是這麽久也認了。”

“那你為何這麽堅持?”

“從小讀過書,見過一些唐代的畫,對裏面的那些絕世良駒心向往之。”

“既然這麽講,可否給說幾種出來聽聽。”

“大宛的汗血馬……”熊林開口就說道。

熊裳對馬匹沒什麽興趣,然而他注意到忠王的眼神中竟然有些贊許的意思。

等熊林說了十幾種熊裳從未聽說過的名稱,忠王趙嘉信讓他停下。轉過頭,趙嘉信對熊裳說道:“熊尚書,現在制科初創沒多久,所以我們農學院有個預科班,針對的就是這種讀過書,但是沒上過制科學校的學生。”

熊裳當了這麽多年官,哪裏還能不知道輕重。聽了趙嘉信的話,他連忙起感謝,“多謝忠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