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交換戰俘(六)(第2/2頁)

熊裳身為尚書,依照大宋現在俸祿減半的規定,每個月拿55貫的他,只能拿到27.5貫。熊裳的老婆沒工作,全家五口人都得由熊裳這27.5貫養著。

是的,親戚家三個工作成員每人每天都要照顧超過500只雞,要鏟雞糞,收雞蛋,喂食,喂水。在鬧雞瘟的時候還要罰錢。

但那又如何。便是熊裳收入恢復到55貫,他全家的收入還不到親戚全家的三倍。熊裳好歹是六部尚書,同一時間內的全國就六個。他的親戚只是國營養雞場裏面養雞的,在臨安城外就有好幾百。雙方在地位上毫無可比性,在收入上就完全有可比性。

不過熊裳畢竟是六部尚書之一,他還不至於真的和親戚計較。而且趙太尉執政之後就立法,官員之間送錢犯法,特別是下級給上級送錢,抓到就入罪。所以熊裳倒是節省了大票的走動錢。有了食堂,澡堂,洗衣票,托兒所,學校,他家的自費支出大大降低,甚至只雇了一個仆人。比生活品質,親戚根本無法和熊裳尚書比。在新杭州城的公務員社區中,熊裳尚書可是能夠用住朝廷分配的尚書宅邸。

懷著相當程度的憧憬,熊裳尚書在家換了衣服,就趕到禮部。此時大元駐大宋的公使烏裏不花赤就等在這裏。他笑嘻嘻地說道:“熊尚書,咱們之前所說,要談交換俘虜之事,卻不知熊尚書想的如何?”

“一個蒙古人一個換十個宋人。送到直沽寨,還是活著的,就交換。”熊裳已經對這件談判完全疲憊了。大元對蒙古人非常重視,大宋當然要利用這方面。

烏裏不花赤也已經充分知道大宋的立場,他答道:“這個好說。只是貴國對交換蒙古千戶萬戶的條件並不能改麽?”

“大宋對宋奸絕不會放過。這條件自然不能改。”熊裳答道。

“便是用大宋的太皇太後交換也不行麽?”烏裏不花赤拿出了一個真正的新條件。

如果是以前,熊裳大概還能稍微鎮靜一下。今天旁聽了審判堂兄的法院庭審之後,大宋現任禮部尚書對於臨安總投降的那幫人已經沒了興趣。要是出於對個人的同情角度,熊裳覺得那幫家夥與其他宋奸一起留在大元那邊也許是很好的選擇。不管他們是太皇太後,皇太後,或者曾經的官家,都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

看著熊裳的表情,烏裏不花赤大使看出些端倪,他嘆道:“我聽聞大宋乃是仁義之邦,沒想到竟然會對忠孝如此輕忽。”

聽到被蠻夷指責為不講忠孝,熊裳臉色變得非常難看。可想反擊也並不容易,對方本來就是蠻夷,指責他們沒有忠孝,未免太過於無稽。熊裳思忖了片刻,突然腦中靈光一閃。今日法院審判,講的是對等的義務。雖然大宋和大元之間並沒有什麽義務,但是大元和大宋之間是可以講對等的。

以進士的智商,熊裳找到思路之後,片刻間就有了說辭。帶著微笑,熊裳率直地笑道:“既然連蒙古騎兵在平原野戰中都無法獲勝,我大宋對宋奸不講忠孝又有什麽好奇怪的。”

比起口舌之利,蒙古貴人與大宋進士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尤其是大宋進士終於能夠對等的面對蒙古之時。烏裏不花赤被這話給噎的一時說不出話來。好不容易緩過來勁,烏裏不花赤怒道:“徒爭口舌之利,非君子所為。”

熊裳聽了這話只想笑。這位蒙古貴人倒也有趣,竟然以為大宋會把蒙古人當君子來看。或者,當大宋武力不如蒙古的時候,大宋就不喜歡討論戰爭話題。而蒙古武力不如大宋的時候,他們也同樣不喜歡討論戰爭話題?

最後,雙方還是沒有達成什麽共識,有關戰俘的問題繼續糾纏在‘一個漢軍兌換一個宋人,一個蒙古軍兌換十個宋人’之上。

熊裳其實很好奇,為何趙太尉堅持這麽一個看著毫無意義的條件。不過既然他當時並沒有問清楚,現在再問就稍顯不合適。就在熊裳以為自己繼續要繼續扯皮的時候,有來自東羅馬帝國的使者抵達了大宋。

禮部尚書就是管這個的,熊裳不得不面對從未見面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