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河向東流(三)(第2/2頁)

不過郝仁也知道此時根本不是該他反對的時候,此次戰爭本已經不可避免。跟著大汗的隊伍向前走,郝仁目光看向此次出兵的行列。與上次南征相比,這些軍人有不少都是熟悉的面孔。也就是說,幾年前這些人參加了戰爭。幾年過去了,蒙古軍中還是這些人。郝仁無奈的想,老兵至少比較可靠。

經過一番儀式之後,蒙古軍就跟隨大汗出兵。此次理論出動了十五萬軍隊,其中十萬走汴梁那一路,五萬前往山東作戰。去山東的那一路並沒有從大都出發,他們由阿術元帥統領,已經進軍山東。

真正從大都城南出發的只有一萬多人,其他部隊都是在各個出發點集結,走的道路也不同。若是十萬人行軍的時候走同樣的道路,能把這條路給踩成深溝。

看著大隊人馬的背影,留守大都的孛兒只斤·郝仁心中很是有些不安。他之所以不支持此次出兵,就是因為感覺此次出兵肯定討不到好處。可他此時也完全沒辦法。

回頭之時,就見到空曠的廣場上還有些旗幟,這些旗幟裏面很多都是各個宗教的旗子。那個十字教的旗幟居然變了樣式。那是長邊窄底的等腰三角形最下面摳掉一塊短邊寬底的小三角形,留下來的是仿佛箭頭一樣的形狀。紅色的旗子上,四個這種形狀都是白色,尖頭向中心,上下左右的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像是十字的圖案。

這種十字與之前那種帶金剛杵的十字架完全不同,更像是一種挺醒目的漂亮圖案。郝仁覺得這圖案比之前的看著輕盈靈動許多。

催馬往回走,經過街口的時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見到那個賣十字架的教士。郝仁這次也沒有下馬,他招手讓手下把那個教士叫過來。教士手裏拿著一把閃亮亮的東西,神色謙恭的聽了郝仁隨從的命令之後,立刻一路小跑的到了郝仁面前。先是躬身行禮,教士接著說道:“殿下,不知道尊貴的您有什麽吩咐。”

郝仁正想詢問,就見到了教士手中那大把亮閃閃的玩意中竟然也有這樣的家夥,他指著問道:“這個紅色十字架是怎麽回事?”

教士連忙說道:“哦!殿下,這是馬耳他十字。醫院騎士團的標志。大汗陛下的母親教堂裏面就用的這種十字,大汗就下令用這個標志當做他軍中十字教的標志。”

馬耳他十字,醫院騎士團,這些用詞都是郝仁沒聽說過的。看著郝仁好奇的眼神,教士立刻繼續說道:“殿下。您看。這個馬耳他十字架琺瑯的。紫銅鍍金的。不帶鏈子,帶的是別扣。可以扣在衣服上,還有緞帶,可以扣在領口上。殿下,這可是大汗陛下母親看重的樣式。”邊說,教士邊舉著一個馬耳他十字架對著郝仁晃動。

郝仁也不知道怎麽就被說動了,還真花兩貫買了一個。不得不說,這玩意做的非常精美。有壓手的感覺。背面鍍金應該是真的,兩貫錢並不算虧。拿著精美的藝術品,郝仁心裏面也比較滿意。不過轉念一想,宋國對蒙古的情況了解,以及在這種小物件上展現出的精湛工藝。他對戰爭的感覺就更加不安起來。

忽必烈大汗對宋軍的了解並不比郝仁少,然而大汗沒有絲毫的畏懼。當然,這也許是因為大汗不用冒著槍林彈雨帶頭沖鋒。出兵之後,行軍倒是頗為順利。然而走出去三天,大汗就接到稟報。宋軍有幾萬人居然渡過黃河,在黃河邊與汴梁相對的位置上安營紮寨。

“再探!”忽必烈大汗命道。說完之後他又追加了一句,“仔細查看宋軍到底在搞什麽鬼!”

到過長江之後,忽必烈大汗充分感受到黃河並不像長江那樣適於行船。然而以黃河的寬度,渡河又非常困難。幾萬人的宋軍渡過黃河,就變成了孤軍。宋軍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這麽幾萬人的步兵渡過黃河列陣,是準備與蒙古騎兵進行決戰麽?

雖然沒有小看趙嘉仁的意思,然而忽必烈大汗實在是不理解趙嘉仁到底是怎麽想出這樣舉動的。想殲滅步兵,騎兵有無數的手段,騎兵們是不會犯傻沖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