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河向東流(二)(第2/2頁)

“哼!有道理。”趙嘉仁答道。他並沒有現在就黃袍加身的意思,趙匡胤這麽幹並不等於趙嘉仁也要這麽做。當年曹操自己生前就不敢篡位,理由很簡答,他曹操歸根結底還只是個地方諸侯而已。

大宋和歷代漢人的朝代不同,它並沒有能夠混一華夏。早期的時候有契丹,接著就有西夏,後來有金國,現在則是有蒙古。趙嘉仁想獲得毫無質疑的權力,那就要完成混一華夏的功業。有了這樣的功業,讓小皇帝禪讓就順理成章。而且以現在的醫療水平,小皇帝能不能活到那個時間還是個問題呢。如果小皇帝夭折了,趙嘉仁也能輕松繼位。何必又此時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那還請太尉給蘭台下令。”徐遠志見趙嘉仁如此開明,倒也很高興,他連忙答道。

趙嘉仁嘲諷地答道:“再等幾天。看看陳慶年會不會自己請辭。若是說出這樣的話,還厚著臉皮待在朝廷裏面,那時候再揭露這個沽名釣譽之輩的真面目!”

事情的發展如趙嘉仁所料,陳慶年沒有辭職。這個舉動可讓朝中群臣對陳慶年的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指責趙太尉要黃袍加身,就是在指責趙太尉要造反。這話說出來,那就得負責。最好的負責方式莫過於陳慶年自己證明趙太尉要謀反,或者陳慶年自己辭職以明態度。

結果陳慶年的做法只是在發表了一番屁話之後,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上朝。如此反應讓周圍的人都大怒。支持趙嘉仁的當然覺得這廝無理取鬧,不支持趙嘉仁的則是認為這廝嘩眾取寵。

當趙嘉仁控制的蘭台彈劾陳慶年擾亂軍心之時,整個朝堂根本沒有人出來替陳慶年說話。令群臣驚訝的是,趙太尉在彈劾陳慶年的第二天就宣布北上。這等無所顧忌也讓群臣們大開眼界。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是走到陳橋驛,這就是陳橋兵變的由來。陳橋驛在汴梁東北四十裏,如此類比的話,不少人都覺得趙太尉大概走到姑蘇就會黃袍加身。然而趙太尉離開臨安的第二天,沒啥消息。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還是沒有消息。半個月之後,新消息傳來,趙太尉已經抵達許昌。此時宋軍已經有五個師在許昌集結,還有兩個師駐紮在汴梁。另外,趙太尉命令測量觀天台那條那條本初子午線。

經過蘭台彈劾,禮部尚書陳慶年被罷官。接下來的新人選也出乎意料之外,熊裳被提名為新的禮部尚書。很多人都知道熊裳並非是趙太尉的親信,如果以政治立場,熊裳與被罷官的陳慶年比較接近。更多人弄不清楚趙太尉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趙嘉仁這麽做的理由其實很負面,他就是要把水攪渾。既然這麽多人誤解他,他也幹脆就讓這些人誤解到底。提出熊裳這麽一個禮部尚書,就能讓無聊的家夥們興奮半個月一個月。要是熊裳這廝再矯情一下,又能拖一陣。在此次戰爭結束之前,趙嘉仁根本不希望臨安朝廷能夠達成什麽共識。僅此而已。

共和四年五月初一,臨安開始了梅雨季節。而在北方的汴梁則是艷陽高照,趙嘉仁帶領騎兵抵達了這座名城。兩百裏地,兩天就全部跑完。趙嘉仁對阿拉伯馬的認識也加深了許多。

馬匹本來就是很嬌氣的生物,趙嘉仁覺得阿拉伯馬這種超宅的生物應該更嬌氣才對。之所以說阿拉伯馬超宅,是因為這種馬喜歡住在室內。阿拉伯人非常珍視阿拉伯馬,長久的培育期中將馬匹放在帳篷裏養著。對性格敏感的純血阿拉伯馬而言,出門奔馳與待在明亮的室內相比,它們更喜歡待在室內。

然而這種馬匹跑起路來可不含糊,頭十裏地還看不出阿拉伯馬的不同,十裏之後的阿拉伯馬奔跑速度根本沒有下降,在道路上跑完一百裏,除了想進屋睡會兒之外,阿拉伯馬一副稀松平常的表情。

對此,趙嘉仁除了在心裏贊一句‘好馬’之外,竟然沒有別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