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共和三年科舉前(第2/2頁)

寫完文章,文天祥也覺得自己盡了責任。他不認為趙太尉應該報復過甚,他同樣認為趙太尉乃是值得盡忠之人。此次回臨安,前來拜訪吳潛完全是順道。寫文章也是文天祥自己心有所感。他回到臨安的真正的任務是準備到松江府出任知府。

寫完了文章,文天祥就前往政事堂去見趙嘉仁。本以為能夠比較快見到趙嘉仁,沒想到竟然等了好久才見到趙嘉仁。而且趙嘉仁一反平常的從容,罕見的臉色難看,看他那樣子,也就差點要罵人了。

“不知太尉怎麽會氣成這樣?”文天祥問道。

趙嘉仁冷哼一聲,卻不說話。端起茶杯喝了片刻,趙嘉仁開口問道:“宋瑞,你覺得你可是一諾千金之人?”

“當然。”文天祥雖然訝異,但是事關自己的名聲,他毫不遲疑的堅持自己的清高。

“若是讓你看了考題,你能保證自己不泄露出去麽?”趙嘉仁恨恨地說道。

“這……”文天祥登時語塞。遲疑一陣,文天祥問道:“太尉是問我做主考官時可否會泄漏考題?”

“不。我是問你,現在讓你看到策論考題,你能保證你不會泄漏麽?”趙嘉仁明確了自己的問題。

明知道此事就該毫不遲疑的拒絕,可文天祥的好奇心強烈到他覺得自己很想立刻回答‘絕不泄露’。提前看到考題本身就有很大誘惑力,但這種誘惑還不至於讓文天祥失去控制力。不過竟然把趙嘉仁氣成這般模樣,那考題就一定存在巨大的問題。面對也許能石破天驚的大事,文天祥就覺得自己沒辦法拒絕。

“說句痛快話。若是你不想惹事,我還得贊你一句知道明哲保身呢。”趙嘉仁追問道。

文天祥是個聰明人,是個學問很好的人。不過他並非是個明哲保身之人,屬於真性情之輩。若是別人聽了趙嘉仁的話,大概就會選擇明哲保身。文天祥聽了之後立刻說道:“我絕不泄露題目。”

趙嘉仁看著這位好事的文知州,從懷裏抽出一個信封遞給文天祥。

大宋科考的題量相當大,絕非答一張卷子就能獲取功名。以進士考為例,需要“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

文天祥當年參加進士考試,策論內容是‘法天不息’。而現在這篇策論是最後一題,不是給了個題目讓大家自由發揮。而是拿出南宋發生過的一件著名的事件,將整件事的關鍵點列出。要求對此事該如何處置做出一個評論。

韓侂胄為相,以個人利益策動開禧北伐,失敗後導致了眾多問題。史彌遠等投降派勾結楊皇後謀殺韓侂胄,把韓侂胄的首級送給金國,進而簽署了更喪權辱國的投降條約。

韓侂胄禁止朱熹理學。史彌遠則強化理學為取士標準。甚至讓朱熹的弟子都不願意給史彌遠站台。

針對這些的關系,要求考生做出一個評論。

單從內容上,這也是策論的一種。不過舉的例子可就太敏感了。像文天祥這種肝膽如鐵石之輩,看了之後也覺得有些發懵。

沉吟了片刻,文天祥試探著問道:“太尉,這是何人出的題目。”

“是我出的。”趙嘉仁坦率的回答。趙嘉仁並不想對成熟的科舉考試做什麽調整,他在意的是之後的制科,也就是他自己非常熟悉的新中國高考制度。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趙嘉仁不插手科舉,他定下這片‘議論文’的策論題,目的就是要選出立場能接受的家夥,至少得有些邏輯水平的家夥才好。

文天祥見趙嘉仁說的如此坦率,整個人也懵了。然後他就聽趙嘉仁問道:“不知宋瑞覺得這題目有何問題麽?”

“太尉,我覺得……沒什麽問題。”文天祥雖然嘴上這麽說,卻覺得心裏面還是感到有些不對頭。他跟著問道:“太尉,既然是你出的題目,為何要這麽生氣。”原本文天祥以為是別人出的題目惹惱了趙嘉仁,才讓趙嘉仁這麽憤怒。

“哦。我不知道兩名副主考裏面有人竟然是史嵩之弟子的弟子。呵呵,刨了他師門的舊事,這位副主考就鬧著要辭職。這等人……哼哼!”趙嘉仁冷笑著說道。

聽到這裏,文天祥覺得心中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