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暴風今夜掃美國(19)(第2/2頁)

“我會記住您的教誨。”

拉姆齊深深吸了口氣,他已在海軍中學到了很多教誨:第一次是關於金梅爾的處理問題——珍珠港事變是金梅爾一個人的責任?可不處罰金梅爾難道去處罰那幾個稀裏糊塗的雷達站官兵?那樣海軍的臉往哪裏擱?

第二次是關於英格拉姆——日本強攻珍珠港,當初陸海航上報的“赫赫戰功”在事後看來完全是虛假和笑話,拉姆齊起初以為是英格拉姆邀功貪賞,深表鄙視,但查看基層飛行員編隊戰果匯報原始存档後他領悟過來完全不是這麽回事,英格拉姆已進行了巧妙縮水,並添加了大量“疑似”、“可能”、“不能完全確定”等限定詞,是他真不知道麽?顯然不是,如果要推卸責任,他只要加一句“據飛行隊報告”直接有什麽報什麽就行了,為什麽要進行數據處理?

第三次是關於夏威夷贖買,參聯會上陸海軍大佬都表示要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分鐘,可這不妨礙他們轉頭就給部隊下命令,讓炮兵、裝甲兵、潛艇兵、通信等各專業軍士火速撤退,甚至還不惜安排就地退役以符合贖買流程;

第四次是關於特納——美共作亂期間,特納指揮艦隊一馬當先,把所有不聽指揮準備附和布爾什維克的海軍軍艦擊沉了,可事後他怎麽處理的?凡事變中犧牲的兵變官兵,除少數為首軍官,其余全被他報了“與布爾什維克分子英勇戰鬥而不幸捐軀”,並在報告上明晃晃地寫下了特納、英格拉姆的名字,海軍部一個人都沒來調查,直接批復“照準”就通過了——陸軍幾十萬美共分子,海軍只有幾十個,簡直不可思議!

為什麽人家很快能升上去當上將、當司令官,看來不是沒道理了——這些道理或許正如金上將所說,是今後能不能繼續“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