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最後一場政變(6)

不過杜威這麽幹一下子就在猶太社團內部遭到了強烈的反彈:一方面是因為他有目的、有意識地清洗猶太財團;另一方面是因為以色列成立後,美國政府對普通猶太人投奔以色列國的寬松與縱容——美國甚至還贈送一批武器給猶太國,幫助他們建立國防力量。

猶太上層驚恐地發現:一旦大量猶太民族由美國移民去以色列,他們在美國呼風喚雨、成為人上人的基礎就消逝了。實際上這批上層和猶太復國組織是格格不入的,他們才不想什麽以色列,他們最好猶太人全部到美國去,方便他們控制並發揮更大的能量。

把普通猶太裔居民合理的“疏導”走對杜威帶來的另一個因素是名望加成,現在美國就業機會很緊張,凡白人能幹的崗位,杜威都推行Wasp優先策略,同時又巧妙排擠屬於白人但不屬於傳統Wasp後裔的其他族裔。

最典型的是愛爾蘭後裔,在愛爾蘭獨立並收回北愛爾蘭之際,吸引了一大批人流回國,然後現在愛爾蘭作為德國的鐵杆小弟,撈到了很多經濟和工業開發項目,急需大量人手,於是這批人員就從美國回流。

第二個典型是意大利後裔,由於黑手黨與意大利政府的格格不入,杜威授意胡佛加大對黑手黨的打擊,現在黑手黨不但在意大利快要混不下去,在美國也舉步維艱,沒有黑手黨關照,意大利裔的競爭力也很差。

第三個非常有意思的變化是部分美國人澳新化:由於澳新與美國軍隊在戰爭期間的特殊關系,再加上澳新缺少人口,艾克婆婆在澳新停戰時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願意像英國一樣撕破臉的行為博得了澳新當局好感。停戰後,澳新聯合共和國政府發布了一條規則:凡在澳新服役過且無不良記錄的美國人可通過綠色通道加入澳新聯合共和國,這條規則甚至推廣到其兄弟姐妹。該國甚至還邀請艾克去擔任陸軍總參謀長,只是艾克再也不想回到這個傷心的地方,寧可在美國窩著給克拉克當副手。

澳新此舉當然大有深意:隨著日本移民往新西蘭湧入,澳大利亞將面臨日本的威脅,雖然德國承諾會提供安全屏障,但澳新當局認為靠人不如靠己,決定進一步增強實力,首當其沖就是要增加人口。最合適吸納的當然是和澳新主流價值觀一致且與日本不太對付的美國後裔,所以美國這個移民國家一下子便出現逆移民化過程,有30多萬美國人決定加入澳新。

第四個重點趨勢是德意志人回流:德裔在美國本來可以排第一號(包括瑞士、奧地利、德國等中歐所有德意志國家的後裔),甚至美國將軍中表現最突出的也都是德裔,那些年代久遠,在美國已有了較高的地位,或者對第三帝國不感冒的德意志人顯然不會回流。但那些一戰後才移民美國的德意志後裔,尤其是享受過第二帝國榮光的德意志後裔對第三帝國再度崛起是心馳神往的,很多人在戰爭期間還因為這件事遭受過政府的監控、關押或者其他對待,所以戰爭結束後回流的德意志人高達50多萬。

這50多萬德意志人回歐洲本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口全部湧入南部——德意志美洲共和國,那裏正在大力招攬德意志後裔,凡被證明是血統純正的德裔,可以和從德國本土移居美洲的德裔一樣,享受分田、小額免息貸款、過渡居住房等一系列優惠措施,正好德國工業體系在施佩爾的布局下正向美洲共和國輸出一部分,因此就業崗位是不缺的。

這些情況幾乎都是公開的,在霍夫曼看來,美國族裔正處於深刻的自我更叠和動蕩中,遲早會發生重大的變化,杜威想法雖然很明確——重用南部白人至上族裔,但未必能如他所願,因為目前離開美國的恰恰是那些能接受威權政治的人群,而杜威想要留下的卻是中“自由”毒不淺的族裔,目的和手段相背離的策略他不是很看好。

但他也承認,不這麽換血,杜威的統治就沒法穩固下來,杜威大概厭煩了不斷等待,已等不及要大刀闊斧來一場。

“元首,這次除聯合國和軍備問題外,還想就經濟事務和您交流一下意見……”談完政治話題後,杜威忽然道,“我想今明兩年各安排3億桶原油進行賠款替代,總共價值18億美元……”

霍夫曼愣了下,迅速盤算起來:2年6億桶原油幾乎趕得上9000萬噸石油了,這數字比目前歐洲、中東原油年產量將近大一半。

這什麽意思?霍夫曼心裏有點警惕,目前正是石油馬克掛鉤發行的關鍵時刻,雖然歐洲工業機器全力開動後現有石油肯定是不夠用的,但一下子2年額外多出近9000萬噸,這庫存會立即大幅度飆升。

杜威仿佛看出了他的顧慮,解釋道:“我並不是一定要用石油作為武器導致中東產區生產過剩,我的意思是希望簽署這樣一個備忘錄,我對國內可以交代——至少我對南部石油財團可以交代,協議是這麽簽署,但履約可以根據貴國的要求慢慢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