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世界和平(26)(第2/2頁)

在7月份歐洲勝利紀念閱兵後,日本原本也想搞亞洲勝利紀念閱兵,不過因為涉及到交還夏威夷、與中國和平條約等一系列事件,一直拖到9月份也沒能進行,等到9月份聯合艦隊一占領勘察加半島,隨即日俄雙方在遠東大打出手,特別是關東軍傷筋動骨後,閱兵的重要意義似乎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大本營很清楚,與德國層出不窮的新兵器相比,日本是無論如何也湊不齊這些裝備的,有限的現代機甲裝備要麽是美國謝爾曼、要麽是德國貨,要麽是原廠件組裝的T-34,這東西怎麽拿得出手?

再加上閱兵就要請裕仁出席,而松田千秋從上次落水又重新打撈上來的唱片中仔細揣摩了裕仁的講話,力勸不可。

裕仁在講話中表面很中規中矩,但實際上卻隱含了兩層含義:第一,交還夏威夷是堀悌吉等“忠貞之士”的勸說,他綜合權衡後予以接受——表面上從諫如流,實際也可以反過來理解為推卸責任;第二,針對陸海軍可能不服從命令的行為,反復強調要“忠君愛國”——這話能說錯麽?當然不能,但松田千秋跟了堀悌吉這麽多年,又鬧過多次維新、天誅國賊,神經是一直緊繃的,故而認為這裏面大有文章。

堀悌吉聽後淡淡一笑,也不去糾結如何解決這問題,只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陸海軍大閱兵了,改為太子代帝參加閱艦式,由陛下為有功將領們授勛、授銜……”

這同樣也是針鋒相對、憋得慌的一步棋,閱艦式是公開露面的,要接受幾十萬官兵歡呼,而授勛、授銜儀式雖然高隆,卻是在皇宮內進行的——裕仁只接觸得到參與儀式的高級將領而無法接觸基層——那些老奸巨猾的將軍和官僚豈是區區幾句“忠君愛國”就能說動的?

東久邇宮稔彥王不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麽,堀悌吉也不說,直到有一次催問了兩次,松田千秋把“唱片”的事一說,他也只能嘆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來硬的來軟的都不是對手,來明的來暗的也不是對手,讓他還能怎麽辦?他只能裝糊塗了。

於是明仁意氣風發出席了海軍閱艦式,並接受了“萬歲”的歡呼——身後的皇室典禮官們渾身上下一片冷汗,明仁自己卻坦然自若。

而在皇宮裏,收到消息的裕仁憋著一肚子氣,卻只能強顏歡笑地為將領們授銜或授勛。

按照陸海軍一致意見,陸軍方面各大佬,包括印度軍山下奉文、中國軍岡村寧次、關東軍梅津美治郎和南方軍今村均一起被授予元帥軍銜,在中樞還有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多田駿晉升元帥,本來東久邇宮稔彥王想把石原莞爾也掛上去,結果石原自己推辭了——因為他當大將還不到2年,再升實在有些太快。

元帥名義大家都有了,待遇卻不一樣,山下奉文常駐印度,還是印度太上皇,不過印度軍會削減到40萬以內,同時堀悌吉和明仁到要印度,這是對他的有力牽制。

中日停戰後,日本按期撤軍,岡村寧次的中國軍編制撤銷——崇明島上日軍將屯駐3萬多兵力,陸海均有,稱“東海駐屯軍”,級別只相當於軍,連方面軍都夠不上,海南島駐軍與此類似,不過編入南方軍序列,岡村寧次本人和原中國軍部分部隊要編入關東軍;打得很難看的梅津美治郎被擼掉了職務,帶著元帥頭銜出任軍事參議官——實際上是離開中樞;多田駿身體不適,已多次出現住院現象,於是他卸任陸相職務,也轉任軍事參議官,陸相由陸軍次官、大將軍銜的下村定接任,出任陸軍次官職務的居然輪到了小字輩武田攻——要不是武田攻的中將都是破格而來,這次據說還能趕上大將,功勞是實打實地——保衛皇居,護駕有功。

海軍方面:冢原被授予元帥,小澤因晉升大將時間不夠,所以元帥肯定撈不著,但小澤以下那一堆中將,包括柴崎惠次、草鹿龍之介、大西瀧治郎、角田、栗田、西村等中堅派全部晉升大將。

從晉升比例來看,元帥雖然陸軍多,但晉升大將的海軍將領卻比陸軍多出一倍。陸軍對此也沒法說什麽,因為海軍功勞更實打實,沒有海軍頂在一線,陸軍還擋不住大幅度削弱後的俄國紅軍進攻。

經歷完這些事件後,陸海軍高層對今後設想基本達成了一致:探討日俄戰役經驗總結,並研究如何在逐年削減軍費的前提下提高軍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