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世界和平(4)(第2/2頁)

施佩爾點點頭:100億馬克不算多,元首這麽解決了也算是件好事。

“至於意大利和法國,他們的貢獻不一樣,意大利海軍幾乎打滿了整場大西洋戰役,法國海軍也提供了軍艦、基地、補給和少量志願兵,我當初答應過兩國,打完仗後軍艦物歸原主,如果有損傷,我們負責賠償,再加上勝利補償,他們要單獨考慮。”霍夫曼斟酌後道,“意大利安排200億,法國安排50億,這和他們的貢獻也基本吻合,另外意大利這裏還贈送了火箭技術,這算起來同樣價值不菲。我對齊亞諾首相是可以交代的。”

施佩爾趕緊又記下來:元首還是比較大方的,這麽350億安頓後,德國手裏繳獲的大量美制裝備、俄制裝備和本國舊裝備就可以找到落腳點了。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大戰期間我們欠歐洲中立國不少債務,都是用馬克記賬的,雖然這些年借新還舊騰挪了不少,但總體數目是在繼續膨脹,我認為也要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霍夫曼補充道,“正好杜威也給我發來電報,強烈要求能夠在歐洲戰後重建中為美國企業開辟一些市場,正好可以把兩者對接起來。”

施佩爾眉頭一揚:“比如?”

“比如可以讓美國輸出一批鋼鐵、船舶、卡車和民用輕工業產品,另外我們再用裝備和南美各國換一批農產品,用於補償這些債務國。”霍夫曼想了想,“我希望3年內能夠解決德國欠歐洲各國的債務……”

“但這麽做,本國工商界會不會不滿?這本來是很好的出口機會。”

霍夫曼搖搖頭:“目光要放長遠一些,德國本土要著眼於新經濟體系,不能再走老路了,何況走老路能走得過美國麽?美國基礎比我們好,人口比我們多、資源比我們豐富,拼消耗性基礎工業我們是拼不過的。”

施佩爾心想:元首這個方針一出籠,本國工業體系和資本家看來又要重新洗牌了,能跟上元首思路的大概可以繼續獨領風騷,跟不上就會慢慢衰落乃至消失。

“讓美國這麽幹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希望美國交付賠款的速度能快一點。”霍夫曼繼續耐心解釋道,“我們和美國約定的時間是20年,但20年時間太長,變數太多,杜威總統現在和我們保持良好的關系,誰敢保證下一屆美國總統還能一樣想?等過幾年美國戰爭創傷一恢復、原子彈一爆炸,美國的想法肯定就會多很多,我不得不防……我們就舉最簡單的例子,一戰給我們規定了那麽多賠款,我們最終還完了麽?”

施佩爾搖搖頭,只還了4年,魏瑪德國就借口經濟危機要求延遲償還,然後爆發了魯爾區問題,接下去幾年又陸陸續續還了幾年,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大爆發又難以為繼,可見賠款這件事固然要看實力和條件,環境和機遇也很重要。在日本歸還欠款這件事上,元首表現得就很大度,主動減免了50億,然後一下子就把債務在賬目上清除了。

“接下去一年內我需要拿到300億美元賠款,其中10億美元用石油償付,其他290億用工業產品和其他原材料償付。”

施佩爾默默盤算了一下:10億美元相當於3億多桶原油,超過4000萬噸,便不禁擔心起來:“元首,中東石油今年開采量已超過6000萬噸,歐洲還有1000多萬噸產量,如果再從美國引入4000萬噸,會不會一下子石油過剩而造成大跌價?畢竟現在原油價格和即將發行的歐元是捆綁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