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超級炸彈(4)(第2/2頁)

7月份雙方航空母艦對比從5:4變成了5:7,即便7月末美軍又得到了2艘埃塞克斯級,也不過就是7:7,依然沒什麽把握,所有參聯會成員都清楚本方航母上的那些艦載機飛行員是些什麽水平,一致同意再多等一個月。結果到前幾天又從歐洲得到消息,德軍最大的那艘斜角航母讓·巴爾號已經修復,正沖出直布羅陀海峽向加勒比海一線增援,另外似乎還帶有一批驅逐艦和輕巡洋艦。

得,力量對比在8月份又變成了7:8,美國還是沒什麽優勢。如果是以往,再拼一次也沒什麽問題,大不了再回去蹲上半年一年,可現在情況卻極為特殊,因為日本已掃清了夏威夷群島和整個西南太平洋,就要對澳新下手了,就算美國海軍短時間能再次與德國拼個兩敗俱傷,也不見得能實現反攻——德國還有再引聯合艦隊西行這條路,這是美國絕不敢冒險的。

於是反攻百慕大的計劃只能耽擱下來。

百慕大反攻不順利,澳新一線開始告急,艾森豪威爾給國內發來電報,用無比哀傷甚至絕望的口吻匯報了所羅門、新喀裏多尼亞的撤軍情況,這次撤軍艾森豪威爾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的,麥克阿瑟一開始還表示希望守軍能夠逐島死守,拖延時間,就像當初聯合艦隊西行時日本部隊死守一樣,結果艾克認為辦不到——美國軍人不是日本軍人,在這種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讓他們死守是等於把他們推入地獄,既然還有一線撤退的可能就先縮回來再說。

為了說服麥克阿瑟,他甚至單獨打電報給了尼米茨和克拉克,希望他們能一起勸說,最終參聯會做出決定,同意艾森豪威爾根據實際情況下達撤退命令:這幾萬美軍總算是溜得快,除了最後幾千人被日本截住、重裝備全部丟失外,主力總算有驚無險地撤退到了澳新——雖然人數比敦刻爾克少得多,但撤退距離卻遠得多,也算是撤退史上的奇跡。

但艾克的告急電報現在又來了,這次不是撤退,而是向國內宣告,要不要讓美國部隊扮演一個不光彩的角色:顛覆兩國政權並將上千萬澳新人民滾綁在美國一邊作戰。

“現在澳新情況究竟怎麽樣?”

“日本、德國似乎取得了立場一致的協調,總體原則接近於趨同,但細節上還有出入。”杜勒斯神情憔悴、眼睛裏全是血絲,這幾個月的國務卿生涯似乎讓他一下子蒼老了10歲,“他們開出了一系列條件,包括:新西蘭完整交付日本,新西蘭人搬遷至澳大利亞並與澳大利亞合並;澳大利亞賠款;德國和英國以歐洲名義駐軍澳大利亞……”

杜威閉上眼睛想了想,痛苦地問道:“我們的軍人他們打算怎麽處理?”

“日本德國均同意由澳大利亞人仿效英國模式,解除艾克所部的武裝並就地羈押,重裝備移交日本但不移交人員……”

現在處理美國軍人的去留問題是好幾種方式:第一種是英國模式,由本國主動出面解除美軍武裝後羈押,理由是美國亂兵;第二種是巴基斯坦模式,在人數不多且尚有後路的前提下禮送出境;第三種是冰島模式,冰島、英軍坐視美軍被德軍俘虜;第四種是目前尚未實現的澳新方式,澳新兩國領導人痛哭流涕地找到艾森豪威爾,告訴他澳新兩國已無力再戰,希望美國軍人能放下武器,體面退役,澳、新除要求美軍交出武器裝備外,會按時發給工資和補給,其余保證絕不為難,更不會把他們交給日德,就當美國人在澳新旅遊一圈……

也就是因為艾克在澳大利亞高層圈子裏名聲、性格都還不錯,平時有點婆婆媽媽和軟弱,對澳新兩個盟國都比較尊重,澳新兩國領袖才願意這樣上門去哀求,換了巴頓或者麥克阿瑟,這些盟國首腦恐怕是絕口不會再提一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