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背鍋俠杜威(15)(第2/2頁)

杜威點點頭,他總算明白為什麽陸軍眾將臉色這麽難看,海軍還是老一套:讓陸軍、陸航去和德國優勢艦隊耗,耗到對手差不多再投入海軍艦隊主力打反擊,打贏了是海軍挽救國家,打輸了麽是前期陸軍不給力,不過他不想捅破這層窗戶紙,戳穿了陸海都下不了台,正如贖回夏威夷平民的舉動一般,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說的。

“現在加勒比海地區陸軍司令是哪位?”

“沃爾特·克魯格中將,他原先是第三集團軍司令官兼南部防衛司令,2個月前剛剛調任中美洲-加勒比海戰區司令官並兼任陸軍司令——是杜魯門總統卸任前簽批的命令。”

這麽一說杜威便有印象了,杜魯門當時和他談起過,因為杜威對軍界將領不是很熟悉,所以沒幹涉就點頭應允了,不過克魯格這名字還是讓他靈機一動,遲疑著問道:“他與德國克魯格元帥?”

“有一定歷史淵源,大概歷史上屬於一個家族的主系與旁支……不過隔得挺遠,克魯格將軍8歲時就移居了美國。”克拉克不知道杜威在擔心什麽,盡可能小心翼翼地解釋。

沃爾特·克魯格是不折不扣的德裔,1881年出生於西普魯士普拉陶,1889年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趕上了美西戰爭的尾巴,還在菲律賓服役過很長時間,後在陸軍勤務學院任教,由於懂德語而翻譯過幾本德國戰術著作,成為研究德軍的專家,很得潘興老爹賞識,一戰中出任參謀職務,停戰後任時駐德國的第4軍參謀長(他的永久軍銜不過是上尉,以如此軍銜出任軍參謀長,可知是何等超常重用)。

1923-1925年任陸軍部作戰計劃處處長,更神奇的是1926年畢業於海軍學院並隨後留校任教了4年,稱得上絕無僅有的海陸復合型人才,1936年晉升為準將,隨後又回到陸軍在陸軍參謀部任主管作戰計劃的助理參謀長——和潘興一樣,馬歇爾也很喜歡他。

挑選他出任加勒比海戰區陸軍司令是克拉克的推薦,他認為像克魯格這樣懂陸軍、懂海軍、有海島服役經驗(在菲律賓待過很久),德裔出身且懂德軍的人才在陸軍中萬中無一,且資歷、年齡、軍銜都夠格,簡直是上帝為美利堅量身定做的加勒比海戰區司令官。

該建議深得麥克阿瑟、馬歇爾等人認同,於是一路綠燈,為更好防禦南翼,克拉克又提出將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與南美切割開,獨立組建中美洲-加勒比海戰區,沃爾特·克魯格成了新組建的中美洲-加勒比海戰區首任司令官,地位與南美戰區司令官史迪威中將平起平坐。

杜威點點頭放心了,事實證明,軍中最能打的還是德裔將領,別說克魯格很早就移民美利堅,為美利堅立下過汗馬功勞,就算他真與克魯格元帥有關也沒什麽大不了——後者不是被元首以叛國罪絞死了麽?敵人的叛徒不就是本方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