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閃電戰2.0(3)(第2/2頁)

至於其他壞消息,杜威就決定暫時放一放了,比如德軍在巴西北部港口城市聖路易斯登陸的消息,他就有意無意地予以了忽視。

這種忽視讓登陸的德軍也感到非常奇怪,他們遭遇的抵抗非常輕微,艦炮一轟、飛機一炸,登陸部隊就上岸了,整個登陸戰役除美國人出動幾十架戰鬥機掃射一番灘頭外,幾乎沒遇到什麽有力攔截。上岸後,一個美國步兵營爽快地就投降了,問其他部隊去處,他指了指機場,意思幾小時前能走的全走了,把帶隊的德軍上校聽得一愣一愣。

這麽大一個港口城市,美國人說不要就不要了?

不過很快他就明白,美國人想要也沒什麽辦法,他們根本守不住這裏!別說沒有岸防工事,連步兵的陣地工事都不完整,他問對面的美軍少校:“你們為什麽不修工事?”

美國人兩手一攤:“一共就3台推土機,1台鏟車,還要對付機場,水泥也不夠,怎麽修?工兵們連機場的活都忙不過來!”

德軍大吃一驚:“沒有推土機和鏟車你們就不會修工事了?你們不會用十字鎬、鐵鍬和其他手工工具麽?”

對面搖搖頭,理直氣壯地說:“沒人教過這些……後勤部都發機器的,機器不發,靠手工幹到死也幹不完!再說,有工具沒水泥、沒鋼材也是白搭。”

德國人一個個搖頭無語,原聽說美國兵5行軍公裏以上路程一定要坐車的新聞是誇張和醜化,現在看來這段子還真不像是編的,可為什麽黨衛軍美國師在東線打斯大林的部隊都還挺不錯呢?

既然美國人如此漫不經心,馬沙爾和小澤一商量,幹脆派後續部隊去把貝倫也搶下來,看美國人怎麽辦?

“混蛋,混蛋,我絕不答應!決不答應!”

11月8日夜裏,瑞士反饋的消息傳到了杜威手中,對美方提出的媾和請求,日本外務省禮貌地予以了答復,並提前恭賀他當選為新一任美國總統,恭賀歸恭賀,價碼可不低:

1、夏威夷、阿留申群島及其他太平洋島嶼交給日本;

2、美國承認日本主導亞洲新秩序的努力,不再視亞洲各國為殖民地;

3、美國解除對日本在美資產凍結;

4、停戰後,日美締結軍事協定,海軍主力噸位保持在9:10比例,陸軍兵力保持在1:1比例;

5、美、日本恢復正常經貿關系;

6、亞洲諸國拖欠的美國債務、已被沒收的美國資產不予返還,充當美國殖民亞洲多年的賠款……

雖然中間人暗示這些條件只是日本開價,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但除了第5條,其他無論哪一條杜威都感覺難以接受,特別是剛剛有原子炸彈和火箭武器壯膽後,他更不想同意這些條款。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冷靜下來之後他沒火冒三丈地直接撕掉電報,而是先準備讓參聯會和國務院討論討論,看看哪些方面可以打打太極——原子武器再好,也要半年後才能用,火箭武器現在壓根打不到日本。人當然要向前看,但現實也很要緊。

暫時他找不到人商量,又不能把赫爾一腳踢開,於是先請他過目。

赫爾大概知道自己在位置上也時日無多,便不再打太極,幹脆地說:“第一條不可能答應;第二條,答應與否其實無所謂,不管美國承認不承認,日本席卷亞洲,占領印度已是事實,連英國人都認了,我們為什麽不認?第三、第五、第六可聯系在一起考慮,日本必須同意開放亞洲市場,在此前提下,現有資金、資本、投資進行統一協調可以商量,隨便糊弄一下就過去了……至於第四,我認為不妥,不過最終要將軍們出主意!”

把李海招來一問,他不同意第4條,理由是美國無論國土還是人口都超過日本,經濟和工業更遠遠超過日本,怎麽可能和日本保持差不多的軍力比例?美國還有德國領導下的歐洲聯盟這個龐然大物作為對手,必然要維持高水平戰備,除非日本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否則決不能同意。

杜威表示心裏有數了,先晾一晾日本再說,不急著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