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捷號作戰(39)

派遣軍不但從日本國內和歐洲招商引資,還把當初進攻時炸毀的、打掉的江浙工業設施恢復起來並新建更多工廠,另外又把國內的二手裝備、機床、工業設施往中國搬,誰出錢就賣給誰,不分國共,賺到錢的日本資本家再從歐洲進口更好貨色更新換代——法國、德國、意大利一堆工業設施可等著輸出。

也因為有這層關系在,財閥們覺得雖然軍隊訂貨少了點,但其他生意勉強還能維持,暫時不打算和軍部鬧別扭,再說大本營也留了活口,只要你們仿出來的東西和進口貨質量差不多,價格貴點也認了,仿制畢竟也能縮短技術差距。

為籠絡人心,參照德國搞石油基金,海軍準備搞軍功分田的建議,派遣軍高層把這些新辦企業的股份拿出一部分來給下面分配——軍官按級別分配吃肉,大頭兵就別想喝湯了,目標群體只限於中國派遣軍內部。

現在陸軍已開始兩極分化:關東軍一門心思打仗,整天把裝備、編制弄來弄去,搶坦克、搶飛機、搶列車炮,今天小演習,明天大演習,就等著磨刀霍霍對俄國人開火,就差腦門上貼“北進”的條子了;中國派遣軍滿腦子生意,整天琢磨哪些物資可以倒賣,哪些工業設施可以搬,哪些裝備和設備可以出口,哪些地方可以投資辦廠,哪些領域可以搞“國際”合作開發,高層哪有心思去管野戰部隊,整天忙著搞酒會,發展經濟、做生意。

整體局勢愈發微妙,不但陸海軍之間相互“馬鹿”不離口,連陸軍幾個重兵集團也開始互相罵對方“馬鹿”。

各重兵集團對海軍的態度顯然也與以前槍口一致對外大有不同,在堀悌吉“天誅國賊”期間就可以看得出來,南方軍因為和海軍關系最為密切兼之一並守島,又有送械中將關系在,人數不過30余萬,卻是鐵杆的海軍派,且南方軍全是一線精銳,裝備也好;印度派遣軍實力後來居上,目前擁有70萬兵力,不過能打的只有30萬,還有40萬是陸續組建的治安部隊,因地理位置緣故,和海軍與德方都眉來眼去,工業建設還沒開始,海上貿易卻搞得紅紅火火,自然不會說海軍的不是。

目前總兵力不足35萬的中國派遣軍一開始對海軍很不滿意,認為是因為海軍要進攻才逼迫他們從中國大陸退出,同時又導致自身實力下降,但現在因海軍緣故生意做得很好,不太想說海軍的壞話。

關東軍是實力最強的集團,擁兵90萬,裝備、武器相當完整,一心想著北上,對海軍占用更多資源很不滿意,但真要北上又離不開海軍配合,再說搞裝備還要海軍提供方便,雙方情緒比較微妙;朝鮮軍一貫依附於關東軍,實力最弱、又窮,不過10萬之眾,既沒有關東軍大把的裝備、物資入賬,又沒有中國派遣軍搞生意這麽紅火,眼睜睜看著其他人吃肉而自己只能幹瞪眼流口水,唯獨不敢公然表態,只敢不痛不癢地敲敲邊鼓;至於規模最大的本土軍(名義總兵力超過100萬),除近衛師團是傾力打造的一流部隊外,其余別說二流,連三流都勉強,不過政治地位很高,到處都是牽線搭橋的人物,涉及的各方面關系也最復雜。

這架勢讓東京陸軍高層也有些著急,但歸根到底這局面是中樞自己搞出來的,怪不得別人。當初為穩定局勢,不讓各地統兵大將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石原·多田派定下了各重兵集團互相牽制、讓中樞發揮最大作用的策略,陸軍各集團頭頭普遍都2-3年不換,別的不說,按山下奉文這種完成印度攻略的大將,早就應該會國內當個陸軍大臣或總參謀長了,但陸軍高層照樣把他安排在印度總督的位置上——後者也甘之若飴,暫時也不想回東京去攪風攪雨。

這種安排之下,才能讓石原莞爾這種資歷不夠深厚,從未當過一方統兵大員的人物牢牢控制住局勢並實現陸海合作、團結一致,東久邇宮稔彥王的首相位置也坐得安穩。

至於原本派系林立的海軍現在完全顛倒過來,成了鐵板一塊,或者說只剩下了“堀派”。

最近半年多來,海軍根據堀悌吉的意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體制變革和調整,凡不服從、不配合、不恭順的,全部被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聯手處理掉了。當初很多人奇怪為什麽堀悌吉留著山本五十六不動,甚至還公開表示他出門在外打仗,由山本統一指揮海軍,看這架勢才明白,山本才是堀悌吉手中最犀利的人事剃刀!順著堀悌吉的意思辦,山本五十六的權利可發揮到極致,反過來就沒用,因為山本已沒有班底——他的班底全跑到堀悌吉手下去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原來的山本長官早就消失了,現在能見到的是山本大臣,坊間還有小道消息在流傳,謂井上成美很快要轉任海大校長,海軍次官職務要交給從德國考察回來的伊藤整一,聯想到伊藤整一這樣鐵杆的“伏見宮派余孽”都被收服了,其他人還有什麽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