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大英帝國(2)(第2/2頁)

綜合各方面信息,我認為能理解日本從中國大陸逐漸退出的緣由:日本兵力和資源不足,無力同時征服中、印兩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的大國,必須有所取舍,鑒於印度民眾更馴服、更易驅使,日本選擇了印度攻勢,我認為日本在國內還會退出更多地盤,中央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

單純從軍事路線來說,失去外援的英軍在印度全面失敗不可避免,但這並不意味著毫無可為,單純依靠英印軍進行正面抵抗還不夠,即便短時間內不能建立穩定的遊擊區和根據地,我認為抽調一部分精銳部隊進行敵後流動作戰、破壞敵人統治秩序穩固與補給線暢通是有可能的,如中央同意,我願意帶領一部分印度同志和代表團執行這個任務,盡可能延長日軍進攻時間……”

延安給他回了很長的一封信,最後著重指出:“……發動遊動作戰,幫助英國人拖住日本步伐並不是你們的當務之急,你們最重要的使命是學習、掌握現代化的軍事理論和大兵團作戰指揮經驗,要謙虛地和英國軍官學習正規軍指揮戰術,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汲取英國與日本作戰經驗,掌握現代戰爭精髓並盡可能為我所用,同時要注意收集有關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報,特別是要掌握日本的裝備配置和技術特點……”

連延安觀察團都知道印度局勢大勢已去,倫敦城裏的高層怎麽會不知道呢?所以保留印度殖民地這個條件顯而易見可以先從英德談判中取消了。

第二個條件是英國殖民地問題,這方面德國表態是很清晰的:已事實上被軸心及其各盟友占領的英國殖民地就不要再想收回來了,這樣一來非洲、中東乃至東南亞肯定與大英帝國無緣,像交給阿根廷的馬島也不用想,但最精華的四大自治領德國承諾會幫助英國繼續穩住,南非及南羅德西亞(還沒被歐洲各國吞下去的一點地方)德國承諾不動,澳新德方會出面和日本協調,加拿大由德國提供安全保障。

裏賓特洛甫甚至表示,如果加拿大人願意且英國政府要求,將來歐洲聯合艦隊和歐洲一體化武裝力量可布防在美加邊境,特別是紐芬蘭島作為大不列顛直屬領地更是駐兵的重中之重。對霍夫曼來說,一旦在北美大陸有立足之地,導彈10分鐘就能打到紐約,裝甲師跨過美加邊境搞閃電戰也是一蹴而就的事——這場面想想就酸爽。

為讓英國人快速就範同時考慮到英國畢竟還有幾百萬陸軍和一支艦隊,德國方面提出,可在南美為英國找一塊殖民地——比如與英屬圭亞那接壤的部分巴西領土,如英軍打仗比較給力,貢獻大的話還同意將巴拿馬運河交給英國控制。

第三個條件是英國軍政高層安排問題。裏賓特洛甫表示凡願意與德國合作的英國高層,無論過去對德態度如何,一概不予追究,不願意與德國合作但也不反抗、不破壞的(包括丘吉爾本人在內),德國予以包容、來去自由,表示絕無秋後算賬的想法。由於英國長期以來海權也有目共睹,為照顧英國國民情緒,同意將來歐洲聯合艦隊由英國人擔任司令官。

第四個是經濟安排。議和後,英國的封鎖自然能馬上解除,短缺的物資和原材料由德國負責協調,同時德國將在英國下各種工業訂單幫助穩住經濟形勢,將來英國可加入各類歐洲聯營機制和共同市場,同時目前在中東的石油基金也會讓英國資本分一杯羹,雙方在先進技術上也可以合作,畢竟英國工業技術在歐洲僅次於德國,在部分領域甚至還超過德國。歸根到底一句話,歐盟一體化過程中德國當然要吃大頭,但只要4大自治領在手,英國會超過法國享有第二把交易和地位——跟著美國不也是老二麽?

換而言之,隨著英美連續失利,英國心理要價在降低,英德雙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