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李奇微來了(3)(第2/3頁)

MG213還不是對付運輸機最有威力的武器,最喪心病狂的是Fw-190攜帶的R4M火箭彈,24發齊射時漫天飛舞的絢麗光彩讓人看得頭皮發麻,所有已落地和正在空中降落的傘兵們都不敢擡眼去看,這種火箭彈只要一發就能把碩大的運輸機炸下來,如果有傘兵不幸在爆炸範圍,保管成為一具黑炭!短短2分鐘,已有4架拼命逃竄的運輸機被德軍戰鬥機輕松追上,然後又打成火球揍下來。

幸虧德軍還有紳士風度的,凡跳傘的美軍官兵,無論機組人員還是傘兵一律不殺,因為飛行員都清楚,自己難免也有跳傘的那一天,今天殺了跳傘的對手,明天說不定輪到自己跳傘時全身上下就會布滿機槍孔。這種默契還延伸到對艦攻擊時,對艦掃射當然天經地義,但沉船後失去反抗能力的落水官兵就沒必要趕盡殺絕了。

當德軍用層出不窮的厲害武器展開攻擊時,他們的對手,美國陸航P-51B戰鬥機飛行員卻只能守著4挺或6挺12.7mm機槍過日子,更悲催的是,由於彈鏈供彈角度設計問題還經常卡彈(P51正在設計D型,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這個卡彈問題),這當然不是美國軍械設計師腦殘不懂得給飛機安裝機炮,也不是美國沒有機炮——美國國產貨有AN/N2機炮,英國也有西斯帕諾這款出名的機炮。

美軍飛機不安裝機炮其實是體制問題:一方面,美軍戰鬥機前期主要在太平洋戰場和零式較量,就日本那些脆皮特點,用12.7mm機槍對付綽綽有余,效果還好,因此認為12.7mm傳家寶天下無敵;另一方面,美軍飛行員新手居多,如給他們安裝機炮,只怕一緊張按住發射按鈕不放,不到半分鐘就能把彈藥全傾瀉光,如是機槍子彈,倒是有足夠的發射和火力覆蓋時間。

這套理論進入1943年就開始不靈了,一來因為美軍越來越多遇到德國飛機,不說那些攻擊機和轟炸機,就是在零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Bf-219防禦也比零戰強得多,更不用說還有Fw-190這種厚肉機;二來日本海航也在逐漸更換裝備,大量Bf-109219、Fw-190開始引入,日本飛行員也不傻,當然知道哪種飛機更容易讓人活下去。

這時候美國方面手忙腳亂也想安裝機炮,結果卻傻了眼!美國軍工產業中口徑達到20mm一律叫做炮,既然叫炮就必須走炮的流程和規範,連帶公差也是。所以美國國產的20mm航空機炮公差和大口徑野戰炮一樣,這種誤差放155mm的長腳湯姆身上當然毫無問題,可在20mm的航空機炮身上就完蛋了,做出來後能勉強拼上就很不容易,根本不能發射——光彈膛就能差1mm公差,實在沒法用。

陸航軍備委員會發現了該問題並責令改正,無奈軍工資本家絕對不願意放棄這塊肥肉,據理力爭,死活不願意改變流程——那樣成本會提高很多,而價格是鎖定的,改進後每生產一門都會賠本。現有體制下不管實際能不能用,至少在檢驗上是“合格”的,能合理合法地管財政部門要戰爭經費……結果就是美國在倉庫裏堆滿了機炮儲備(不合格品)卻無法裝備,數量高達5萬門——不是一個廠這麽幹,而是所有廠都這麽幹,否則怎麽能在國防部發布武器招標中用低價“合格”產品中標呢?

如是德國這樣的獨裁國家,今天發現問題,霍夫曼晚上就要把人召集起來開會下令整改,第二天就必須行動,如果再沒有成效,過兩天他就要下令槍斃人了——現在元首殺人可比希特勒利索,什麽將軍元帥、容克貴族、工業大亨,不聽話的一概砍了再說,霍夫曼知道希特勒吃夠底下陽奉陰違苦頭,不想變成地堡裏的屍體就只能逼自己大開殺戒。可民主國家就不能這麽幹,必須重新走流程調整招標價格並發布新規範,但這樣麻煩也大,萬一有議員閑得蛋疼去翻以前那5萬門機炮舊賬並進而追責怎麽辦?萬一有人提出既然是不合格品要責令追回經費怎麽辦?在遊說集團努力下,整件事幹脆不了了之。

航空機炮還是急需的,最後有聰明人想了辦法,國產不行幹脆進口英國貨——按國內價格再加一部分運輸費用和其他成本進口英國的西斯潘諾機炮。於是搞笑的事情就出現了,美國出錢進口英國自己也很緊張的航空機炮,還千裏迢迢用戰略運輸機空運回來,更發笑的是,這些機炮還是用美國援助物資生產出來的,換而言之英國方面其實只代工了一下,而且代工工藝美國完全會!

又有人提出總從英國進口機炮也不是辦法,要求美國國內廠商仿制,結果更好笑,西斯潘諾上本來存在的問題在已被英國方面改進,美國廠商一通亂改造出了問題百出的M2機炮,下場還是根本不能用!到1942年底,美國陸軍航空隊已儲存了400萬發彈藥,卻找不到可靠的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