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佛得角(15)(第2/2頁)

德國情報機構只知道美國繼續開工新戰列艦,對具體建造數量和性能水平並不掌握,但霍夫曼知道蒙大拿級,數量他估算為4艘——他萬萬想不到喪心病狂的美帝一口氣會下8艘!

如果美國將戰爭拖到這時候,局勢顯然不太有利,即便以4艘蒙大拿級計算,英美戰列艦部隊實力也強於軸心。但霍夫曼對停止發展戰列艦的態度是堅決的,一是航空母艦成為海軍主流的趨勢不會動搖,二是在核彈成型並大量列裝後,搞大規模艦隊對戰同樣是找死。

但新技術革命、新戰爭態勢爆發的當口卻由不得當事人自己選擇,即便德國超級炸彈能幾乎與美國同時完成,短期內也是恐嚇成分居多,不具備實戰能力,前瞻性、方向性與現實性的結合非常微妙——這種微妙除了穿越者本人,無人可以領會得到。

小澤對此表示贊同:“原本我認為戰列艦已經過時,但由於堀悌吉長官對超級戰列艦作戰的創新性運用以及最近幾次戰役中戰列艦的突出表現,我發覺在作戰中尤其是在大西洋方向的交戰中依然具有較高價值。可惜,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沒有能力既維持龐大的戰列艦建設計劃,又建造足夠數量的航空母艦,只能選擇更重要的航母進行建設,現在英美損失了幾艘戰列艦,雖然老舊,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勝利。”

不過很快他來了轉折:“但我認為,您所期待的大規模海軍決戰可能不會發生,這既有力量對比的因素,也有作戰模式變化的緣故,更有政治上的其他原因。”

在航空力量方面,軸心現在掌握的航空母艦在數量上也超過了英美,在兵員素質上和飛機性能上也強於對手,但美國拼命建造埃塞克斯級的勁頭讓霍夫曼和海軍高層很擔心,情報機構搜集到的信息認為美國制定了每年開工18-20艘埃塞克斯級並同時建設60-80艘護航航母的計劃,而日本新的造艦計劃中也提出每年要建造8-10艘艦隊航母。比較這兩個造艦計劃,霍夫曼認為美國能實現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從另一個渠道得到了日本陸軍對發展機甲力量的執著,他並不認為日本有能力和資源支撐如此龐大的造艦計劃。

霍夫曼相信在軸心級推廣後,集全歐洲之力再加日本在造船上是能夠壓倒英美的,但時機並不容易把握,可能會早,也可能會晚。更關鍵的問題是軸心海軍分散在德意和日本兩家之中,堀悌吉現在又麻煩纏身,未來前途很不明朗。

如果英美對自身力量和後續發展抱有強烈自信,現在他們就不會打一場軸心所期待的決戰——不然,這次佛得角戰役就不會發生,英美海軍可直撲亞速爾,那樣德國主力艦隊就必須應戰。

克蘭克在一旁插話:“雖然可能沒法促成決定性總決戰,但我認為大規模的交戰必須盡快進行,我軍飛機性能優勢恐怕維持不了太長時間,新的F6F-5艦載戰鬥機已略優於Bf-219C,而我們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到目前還沒法確定,雖然攻擊機方面依然擁有顯著優勢,但戰鬥機環節落後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那去打百慕大的策略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假如,我是說假如……”馬沙爾說道,“我們成功進攻了百慕大並占領之,但英美就是不派艦隊增援——就如同他們打佛得角我們不派艦隊增援一般,只用陸航和我們對耗,該怎麽辦?”

小澤和克蘭克對望了一眼,不約而同露出了苦笑——這是很可能發生的情況!三人只能苦苦思索出路問題。

就在這時,機要參謀大聲報告打斷了凝重的氣氛:“柏林來電,最高絕密,請長官過目!”

馬沙爾匆匆忙忙看了一眼,先是若有所思,隨即興奮地差點從地上蹦起來,發自心底地歡呼:“太英明、太棒了!元首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