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佛得角(3)(第2/2頁)

德國原有魚雷艇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一mm口徑,但在H9氧氣魚雷生產成功後,新S艇一律換成610mm口徑,這是德國最新工業研究的結晶,采用分段制造、聯合總裝並可實現鐵路運輸,也可由大型貨輪拖帶行進,拆除魚雷管後還可以當成內河快速貨船或遠洋救生艇使用,霍夫曼很喜歡這些短小精悍的匕首,一方面下令把以前各級送給盟友,另一方面又大造新的168級。

到43年10月份時,這種快艇建造了300多艘已適應德國戰事範圍擴張的需要,大部分S艇部署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島嶼上,亞速爾、佛得角、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索科特拉島、馬達加斯加、馬島都有部署,在東線戰場上也屢見不鮮,北海航線、黑海航線都有涉足,中亞戰區的裏海航線也開始批量使用,運輸、雷擊、反潛、護衛、救援、緝私、偵查什麽活都能幹,極大彌補了德國在驅逐艦、護衛艦領域數量不足的窘迫。和美國拼驅逐艦建造速度那是根本沒希望的,但如果拼S艇建造速度,德國並不害怕。S艇上除那幾台柴油發動機麻煩一點外,其余全都是歐洲各國聯合生產的,就是意大利人造起來也毫不費力。

S艇的威力本來已足夠強大了,配上重達2.85噸,威力巨大的H9氧氣魚雷更是如虎添翼。

黑夜中,S艇們毫不理會敵軍驅逐艦的炮火,持續以44節高速狂飆突進,速度快得連美軍探照燈或照明彈發射速度都跟不上,一直到接近美軍護航艦隊核心部隊大約3200米的距離上施放魚雷——這是德國海軍在得到氧氣魚雷之後操練的H9飛矛大法,36條威力強大的、口徑為610mm的H9氧氣魚雷在美國官兵眼皮底下呈半弧扇形面發射出來,如同中世紀兩軍陣前那些瘋狂投擲飛矛的突擊騎士。然後S艇們瀟灑地調頭,分散突圍而去,也不去查看戰果——如高傲的劍客完成絕世一擊之後飄然離去,就44節的速度,除了飛機沒人追得上。

美軍在夜間一直提防著德國潛艇的突襲,陣型相對而言比較緊密,松散陣型容易讓潛艇找到可乘之機,但緊密陣型對魚雷突擊就非常要命,更要命的是,氧氣魚雷航跡除最初一段外很不顯著,要到極近距離上才看得出來,夜色之下要想清晰分辨出來並進行躲避根本就是抓瞎,驅逐艦還馬馬虎虎,卡薩布蘭卡級只有不到19節的速度,根本就避無可避。

以H9魚雷50多節的最高速度,跑完3500米只有2分鐘出頭,雖然美軍竭盡全力地予以閃避,但前方還是有一艘護航航母中了雷,“轟隆”一聲巨響過後,裝藥量超過800公斤的H9魚雷直接將脆皮的護航航母炸成兩截下沉,連逃生機會也沒有——整艘軍艦最後只有13個幸運兒存活下來。比裝藥量更恐怖的是H9魚雷的射程,50多節速度時射程超過2萬米,有一條魚雷穿透前面各層陣線,直到15公裏之後撞上另一艘護航航母,結果自然也是一雷沉。

36條魚雷的最終戰果是擊沉2艘護航航母、1艘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雖然比日軍在塔薩法隆加夜戰中的戰果略差一些,但同樣令人非常滿意,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德軍僅僅只損失了2艘S艇。36枚H9魚雷雖然價錢不菲,但比起沉沒的美艦,那就只有一個零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