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野望(2)(第2/2頁)

九點缺十分,裕仁在大隊隨從簇擁下,穿著整齊的軍裝,騎著白馬出現在街道上,引起民眾陣陣歡呼,後面跟隨著大批軍政要員,首相宇垣一成以下的內閣成員悉數出席,在皇宮南面、日比谷公園門口搭建的凱旋門下駐足。

“來了!來了!”不知誰率先喊了一句,然後周圍全都喊叫起來,所有人都伸長脖子探頭探腦觀看,只聽見隆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眾人都在談笑風生,唯獨伏見宮博恭王的臉色不太好看,一方面他給堀悌吉“栽贓”的目的沒達成,後者不僅爽快地將本不屬於自己的損失都應承下來,甚至還將南洋部分島嶼失守之責也大包大攬地歸在身上;另一方面,有關歡迎儀式上的安排雙方在昨天夜間已隔空交過一次手——堀悌吉堅持今天在隊伍最前列的並不是艦隊高層,而是清一色的陣亡者牌位和靈幡,遠遠看去一片雪白。

而且堀悌吉還特意區分了各戰役層次,第一層是南太平洋戰役死者,後面是印度洋戰役、大西洋戰役死者等等,特別重要的人物還專門由豎起的靈幡表明,其中就有海軍大佐石井敬之(榛名艦長)的名字,至於最後出場的塔拉瓦戰役陸戰隊死者,那場面幾乎就是一排排,一片片,看上去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凱旋日出現這場面著實讓人掃興,但在“政治正確”原則下,誰也不敢說什麽。所有軍民,包括裕仁、伏見宮博恭王等人在內,對靈位全部鞠躬恭送。

這批隊伍之後才輪到堀悌吉帶艦隊軍官出現。

日本是統帥權獨立的國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理論上不受政府管轄,是受天皇任命並統帥各艦隊的長官,軍令部總長只是代行統帥權,裕仁本人在場時要向其直接匯報:“臣堀悌吉領受軍令,率艦隊出征,前後與敵交戰數十次,幸不辱命,今率大軍得勝歸來,特來覲見,回報凱歌,陛下萬歲!”

“眾卿凱旋歸來,勞苦功高!堀悌吉大將更是首功,朕心甚慰……”

旁邊的內大臣木戶幸一補充道:“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功勛卓著,海內仰望,陛下有令:特晉元帥海軍大將,授大勛位、功一級、正三位。”

“臣誠惶誠恐,此番勝利,上托陛下洪福,下仰各級官兵英勇,個人少許微功,何足掛齒……”

這是例行公事般的謙虛,堀悌吉功勞實在顯著,即便伏見宮再不情願,議功時這些表彰也少不了,但讓眾人感到分外奇怪的是陪同堀悌吉覲見的隊伍:按以往慣例,艦隊長官覲見時照例要把全部高級軍官都帶上,如果是進宮謝恩,一般而言到中將這級別就夠了,規模特別盛大的儀式才會輪到少將,但這次堀悌吉選擇陪同人員很有意思,中將全帶上,少將只帶了角田、柴崎等少數幾人,但其他軍官卻帶了好幾個。

陪同覲見的人員中,近藤信竹、高須四郎、冢原二四三等中將裕仁或多或少還有印象,其他人他就不太認識。

“容臣為陛下介紹,海軍少將柴崎惠次,率5000孤軍扼守塔拉瓦,在敵大軍壓境、重重圍困之下頑強堅持58天,摧毀敵戰列艦一艘,消滅敵軍近萬,最後僅與22人幸存……”

“真英雄也!”

“海軍少將角田覺治,勇猛過人、銳不可當,率部擊沉敵主力艦近20艘……”

“海軍大佐淵田美津雄,我艦載機航空戰隊飛行總隊長,自珍珠港戰役以來一直奮戰在第一線,統轄全部艦載機,與國多有功績。”

淵田當初被裕仁接見過一次,所以還有印象,特意朝他點點頭。

“海軍中佐村田重治,我艦載機編隊魚雷攻擊機群指揮官,功勛卓著,摧毀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即為其傑作。”

“海軍少佐江草隆繁,我艦載機編隊艦爆攻擊機群指揮官,第一次印度洋戰役投彈16枚16中,率部累計擊沉敵艦逾40萬噸。”

“海軍軍曹赤松貞明,我艦載機編隊戰鬥機群優秀指揮官,個人戰果64架,曾一日起飛5次,擊落敵機9架,是海軍第一王牌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