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城堡(24)(第2/2頁)

第三,德國與英美間的矛盾雖然有所緩和,但在英美尚未承認德國霸權的前提下,依然存在激化可能,我想利用這個矛盾去推動希特勒轉頭去打英國和美國;

第四,因為我們的緣故,東歐與一批傀儡國家被迫聽命於德國人,如果停戰談判消除這種壓力,他們就會與德國人產生矛盾,甚至意大利也可能動搖——希特勒的這批盟友和仆從國沒有誰是真心實意看著德國人獨霸歐洲的……”

斯大林還是沉默不語,朱可夫幹脆一口氣繼續說下去。

“關於停戰談判的具體內容,當然要由黨和總書記把握大局,但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不能動搖:

一是社會主義體制保持不變,我們今後控制區也許會小一些,但體制必須保留;

二是黨的領導地位必須維持;

三是總書記作為我們的領袖無可非議;

四是我們可以承諾削減軍事力量,但不應影響國家生存和自衛能力。

在此基礎上,我們割讓一些領土、賠償一些物資都是小事,更談不上賣國。現在被占領土很多都是原先的加盟共和國,在蘇聯組建時加入了大家庭,他們現在因為德國勢大而謀求獨立,我們只好暫時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俄羅斯的領土即便割讓出去也落在俄羅斯解放軍手裏,他們雖然是德國人的傀儡,但畢竟還是俄羅斯自己人……如果他們讓德國或別的國家占領這些領土,那是他們賣國,不是我們。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契機,如同列寧同志在1917年做過的那樣,只要德國人最終失敗,這些可笑的協議就不會得到履行。德國人我們現在打不過,但就俄羅斯解放軍那點兒實力,將來我用一個方面軍就掃平了。

至於暫時失去的領土,我們可以從遠東、從印度、阿富汗這裏補回來,相信希特勒也願意看到這一點。”

斯大林最初是虎著臉聽朱可夫說下去的,當聽到“體制不變、黨的領導不變,總書記地位不變”這幾條,臉色略微有些松弛下來。

“您說完了?”

“說完了,總書記同志,我的話可能不太中聽,但確實是我的真實想法,與他人無關。”

“康斯坦丁同志,您這個想法很天真,知道不?政治是這麽簡單的麽?”

“我知道不是,所以才希望您領導我們克服暫時困難,這種暫時的低頭不是投降,更不是背棄遠大目標與理想,只是一種策略和權宜之計,是前進道路上必要的曲折,是獲得偉大勝利前夕的挫折。”朱可夫激動地說,“幹革命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有1905革命的失敗,有二月革命的失敗,最後才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也同樣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

“我知道了,你說的話我會考慮的,現在您想辦法先把中央戰場的窟窿堵上吧。”斯大林撂下這句話後,匆匆忙忙走了。

斯大林走後好一會,華西列夫斯基才仿佛如夢初醒一般反應過來,對著朱可夫豎起大拇指:“你厲害,敢給總書記上課!”

朱可夫嘆了口氣:“將來或許我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不至於吧?”華西列夫斯基遲疑地說道,“我覺得您剛才說得很對,我太沉迷於軍事行動了,看問題不夠遠,不夠高。”

“那麽,您覺得他聽進去了麽?”

華西列夫斯基低頭思考了好一會:“說不好,起碼會有觸動。”

確信斯大林走後,一直躲在不遠處的庫茨涅佐夫又偷偷摸摸回到現場,一見面就焦急地問道:“斯大林同志後面怎麽批評你?”

華西列夫斯基簡明扼要地說了經過,聽得對方目瞪口呆,半天合不攏嘴。

“將來如果出事的話,如果二位有能力,煩請幫忙照看一下我的家屬,另外……”朱可夫看了看四周,確信沒人偷聽後說道,“要盡可能與我保持距離,千萬不要被牽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