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城堡(13)(第2/2頁)

“能不能把兵力縮回來只守坦波夫?”

“縮回來?”朱可夫愣住了,下意識地反問道,“米丘林斯克和交通線都不要了?”

“都不要了!”列伊捷爾揮著手解釋這麽幹的緣由,“現在2個集團軍正派駐在南北兩路掩護坦波夫兩個側翼並維系與莫斯科和中央方面軍的聯系,但他們兵力太薄弱,抵擋不住敵裝甲集團軍進攻,與其勉強維系這道防線最後被敵人各個擊破,不如先收回來集中在坦波夫——反正敵人攻破第二道防線後也要圍困這裏。

如果第11、第40集團軍能收回來,加上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大部和第6集團軍,我手裏就有4個集團軍,加起來還有30多萬兵力,500多輛坦克,300多輛坦克殲擊車,在防禦作戰中坦克殲擊車是可以當坦克使用的,這就差不多有800多輛坦克。”

朱可夫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想法:他想讓30萬軍隊、800輛坦克捏成一個拳頭,然後全部待在坦波夫。

“從敵軍目前架勢來看,階段性戰役目標是要包圍坦波夫,這座城市是聯結南北的重要樞紐,不能輕易失去,因此我們必然要固守,我期待來一個中心開花。”列伊捷爾先在地圖上給坦波夫畫了一個大圈,然後又從南北兩個方向各伸出一個箭頭。

“只要坦波夫還掌握在方面軍手中,敵人就不能輕而易舉地轉向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進攻。本方面軍可以固守坦波夫成為吸引敵人火力的鋼鐵磁石,牢牢把敵軍主力吸引在城市四周,然後讓梅列茨科夫同志的西方面軍、巴格拉米揚的中央方面軍派有力部隊前來,他們再來一個外圍席卷,說不定就能打一場大勝仗。

我看過大本營的部署,知道你們希望利用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的堅固防禦體系打一場城市保衛者以消耗敵人的銳氣,然後投入後備兵力進行反攻,這思路我完全贊同,但也有不同意見。莫斯科防禦很嚴密,斯大林格勒附近有頓河和伏爾加河,對敵人來說都非常不利,換我是德軍指揮官也不會輕易選擇大打出手,只有坦波夫扼守南北交通線中樞,地勢平坦,無河流天險,看上去防禦體系也一般,敵人才會投入重兵進攻。

現在德國人膽子很小,在莫斯科吃過虧後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橫沖直撞,要不然您以為一個月多前曼施坦因明明已打到阿斯特拉罕城下,為什麽不繼續進攻反而就地收手?還不是在害怕損失?”

朱可夫不由自主地點點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固然重要,防禦力也強,但德國人不進攻就是白搭。

“就我觀察,德軍進攻的態勢雖然很猛烈,但人數其實也就是35萬左右,不會太多,無非他們技術兵器多、裝備比較精良罷了。這種攻擊能力突出的裝甲集團軍用於大範圍穿插進攻是很有效的,對付我們這裏那些訓練差、裝備少的步兵師怎麽打怎麽有,如果繼續和他們打機動戰,再來一個方面軍都不頂用。但攻城就不一樣了,步兵就能摧毀坦克,再是裝甲集團軍也只能乖乖當步兵用。

如果南北兩個方面軍動作夠快,我們甚至可以形成兩個包圍圈,第一層當然是敵人包圍我們——他們用35-40萬兵力包圍坦波夫30萬部隊;第二層是我們包圍敵人,用外圍的80-100萬兵力包圍這40萬敵人。當然,您還得負責調遣足夠的後備與機動兵力,用於攔截敵人的解圍和補充兵力。不過,那是大本營的工作,我的任務就是在坦波夫堅持下去,堅持到援兵到來和最終勝利為止。

朱可夫同志,我和您說句心裏話,有沒有援兵對將士們的心理狀態影響是不一樣的,如果確信有援兵,我手裏這30萬部隊守城時能發揮60萬的功效,如果沒有援兵,這30萬軍隊只能發揮15萬甚至更少兵力的功效,而戰爭的最終勝利取決於誰能堅持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