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蘇爾計劃(2)(第2/2頁)

不過他沒有多想,大人物改變主意、朝令夕改是常有的事——連米爾希元帥都能落而再起,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本來他以為馬上就要輪到博特發言,但更令他震驚的一幕出現了,在達爾格斯附在元首耳邊悄悄嘀咕幾句後,會議現場忽然來了希姆萊、帝國郵政部長奧尼佐格和庫爾特·迪布納。

更令人奇怪的是,元首居然臨時改變議程,推後了博特的發言,示意迪布納先講——他負責第三個鈾工程小組。

迪布納第一句話就震住了在場所有人:“尊敬的元首,我們的鈾-石蠟三維反應堆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中子輸出量指標超過了海森堡教授原先主持的萊比錫實驗堆中的最佳情況,當然不知道有沒有超過他最新的建設成果。”

海森堡當然認識迪布納,事實上很早以前後者還曾向他請教過理論問題,這所謂的“三維反應堆”也不是新名詞,2年前他就聽說過“鈾砌塊呈格柵式擺放”的設計方案——讓塊狀鈾置入減速劑包圍中,不是以二維平面覆蓋,而是呈三維立體環繞。不過他對此很不感冒,理由是3點:第一,這不是迪布納的原創,是德軍在占領法國後,迪布納從居裏實驗室裏庫存的實驗档案中翻出來並加以系統化總結的;第二,海森堡不認為這方案有多少創新之處,充其量只是對他萊比錫實驗堆的改進;第三,迪布納本人畢業於哈雷大學,理論水平低一些,在學術領域內名頭不響,他認為對方只是個二流人物。

再加上他對迪布納也看不慣:後者不但加入了國社黨,還有鮮明的國社言論和政治痕跡,自詡為道德楷模的海森堡對此不屑一顧。在他心目中,博特可以算能力僅次於己、且有不同學術見解的競爭者,迪布納充其量只是個學術騙子——看看他的後台就知道了,居然是帝國郵政部長!老天,郵政部也能與核研究扯上關系?

迪布納第二句話更令人震驚:“綜合實驗成果與鈾元素提取過程,我認為制造炸彈是可行的,這比使用反應堆充當能源供應者要簡單且直接。理由很簡單,炸彈不需要考慮防護、維持、養護,只要將力量在一瞬間釋放出來即可,而充當能源必須全面考慮建設、安全、防護、穩定運作等多種因素,困難很大。非要說核能源具有優勢,只有原料提純具備一些優勢,如果原料不存在制約問題,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裏制造出一枚炸彈——這時間我認為是3-6個月。”

現在不但是海森堡這樣的能源派,連主張造炸彈的博特也震驚了——他還沒敢這麽說話。施佩爾轉過頭看了看海森堡,只見他不以為然地撇撇嘴,似乎對這種言論很不屑,不過元首在場他不便表示出來。

霍夫曼似乎沒留意到海森堡的態度,反而溫和地點點頭:“再介紹一下你們在莫洛維茨的成果……”

一說起這些,施佩爾就皺起眉頭,他想起來了:法本公司投資巨資在莫洛維茨建設了一個大型丁納合成橡膠工廠,距奧斯維辛集中營僅僅6公裏,去年整體工程建成,法本公司為該項目投入了9億馬克。令人奇怪的是,該廠從未生產過任何合成橡膠,但消耗的電量卻超過了整個大柏林地區。

合成橡膠現在已不像開戰時那麽迫切了,在印度洋航線打通特別是擁有制海權後,日本曾先後兩次派出過商船將天然橡膠送到了中東,然後再轉運本土。除了橡膠,大批其他熱帶物資都可以通過對日貿易獲得。所以施佩爾對這家不產合成橡膠的橡膠工廠更感興趣,他知道裏面肯定有文章。只是由於從原料到發電能力都是法本公司自己投資,而且明確表示有黨衛軍秘密項目,從軍費到安保都由黨衛軍負責,施佩爾在好奇也不便過問,現在看來謎底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