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相互學習(上)(第2/2頁)

沙利文五兄弟是愛爾蘭移民後裔,典型的平民子弟,全在朱諾號輕巡洋艦上服役,在去年的南太平洋戰役中悉數陣亡,被媒體報道後引起軒然大波,美國軍方專門強調今後不允許同一個家庭成員在同一個作戰單元服役。

真正接觸過高層次人士、出過國,對美國、德國政治生態和上流社會有所了解的人是不會為戈培爾列舉的對比所迷惑的,因為裏面有深刻的不同國情:

德國是傳統容克社會,有強烈的軍國主義傳統,軍人享有崇高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即便一戰失敗,這傳統也沒有消退:一個男人如果無法在戰場上證明自己,不但自己感覺擡不起頭,還會被朋友、夥伴、下屬乃至妻子看不起,大部分上層社會人士的子弟都會選擇服役,還要上前線,軍官特別是帶有“馮”的高級軍官更是幾代傳承的軍事貴族,像曼施坦因元帥就出生於軍事貴族家庭,不僅其父是普魯士將軍,舅舅是將軍,祖父也是普魯士將軍(在普法戰爭中率領一個軍作戰),他畢業於少年軍校,還沒成年就在軍隊裏度過,他的兒子如果將來也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有這段經歷——不會打仗、沒有勛章的貴族子弟連個門當戶對的好妻子都找不到。

美國是商業市民社會,商人、工程師、律師、醫生才是社會中享有最高政治和社會地位的人群,一個男人最重要的本事是在商場上證明自己,賺不到錢才會被人恥笑,軍官在很多人眼裏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簡單粗暴”的形象代表,多半不是成功人士的選擇,所以不但第一流的家族子弟都選擇經商,就連高級將領的子弟也很少願意繼續走從軍這條路。對比美國領導人就可以看出,一戰以後相繼出任美國總統的柯立芝、胡佛和羅斯福不是律師就是工程師,而出任德國領袖的興登堡和元首都是軍人,無非一個是元帥,另一個是下士罷了。

可惜這道理只有頂尖精英才懂並看得明白,民眾永遠不會清楚,就算是清楚也沒法在心理上接受——德國的大人物子弟以打仗為榮,我們美國的大人物子弟以賺錢為榮?這是哪門子道理?

“進行輿論管制會引起反彈麽?”

胡佛沉默了半天只擠出一句話:“這要看政府決心有多大。”

“比如?”

“要建立全面、細致的新聞檢查制度,不能僅僅依靠媒體或記者的自覺;要減少收音機的使用,將收聽敵台定性為嚴重的叛國罪行;要鼓勵民眾揭露、監控社區不安定分子的行為;要對持不同政見團體進行隔離審查與監視;對德國裔、意大利裔、愛爾蘭裔等移民進行秘密梳理、甄別,調離核心崗位……”

埃德加·胡佛林林總總列舉了很多條,聽得羅斯福心驚肉跳,聽上去完全是向警察國家過渡的先兆。

“其他幾條我能理解,最後一條……”羅斯福遲疑道,“我們不是已將敵僑梳理、鑒別出來了麽?”

“他們不是敵僑,是合眾國公民,或者說是第二代、第三代歐洲移民。”胡佛解釋說,“我打個比方,我手頭有個案子很典型,一戶德國移民在上次大戰後移居到美國並加入美國國籍,戶主曾有在德皇軍隊中的服役記錄,現已退休,兒子是戰後才出生的,完全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不太會說德語,也沒發現他們與任何納粹團體有來往記錄,但我們的探員發現戶主經常在夜裏穿上戴有勛章的舊軍裝收聽德國電台,聽到有德國勝利的消息就興奮得敬禮……他們在身份上、生活上已完全美國化了,但腦子裏的思想卻依然十分危險,罪行又夠不上叛國。”

“學習德國當局對社會管控的做法很有必要——一切為了打贏。”埃德加·胡佛最後下了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