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百年輪回興國寺城

大約一百年前,北條早雲——當時還叫做伊勢新九郎盛時,他作為幕府奉公眾,幫助今川家解決了繼承權之爭的問題,從而收到駿河與伊豆邊境的興國寺城以及周圍數十個村莊作為禮物。

當時只是人口不足一萬,也沒有任何商業收入或特殊物產的貧瘠之地,經濟規模才千貫左右,只能支持士兵二百人,家臣僅限於少年時一起闖蕩江湖的六個結拜兄弟。

在駿河今川家內部,都算不上第一等重臣。

然而就是以此為根基,一系列的勵精圖治,枕戈待旦,巧取豪奪,翻雲覆雨。令人興奮的激越篇章。

利用舊有權威,鐮倉公方足利家和關東管領兩上杉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依次取得了伊豆、相模、武藏,下總,又進一步窺視上野、下野、上總、常陸,安房等更多地盤。鼎盛時有了二百萬石領土,擁兵超過十萬。

接著,就像和歌中的意境那樣,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了。

與中樞霸主反復交涉了兩年多終於還是反目成仇——也可能平手汎秀心裏壓根就一直沒有給出過第二個選項。

來自天下各國的二十多萬人,由諸國名將們率領,兵圍小田原,以勢不可擋的姿態摧毀了一切抵擋。

城池陸續被拔掉,武將一個接一個陣亡,如山崩般無可阻止。

如今,正好是霸業起點的興國寺城。

北條早雲的曾孫,第四代掌門人,開創了家門鼎盛時期的北條氏政,得到平手內府“允許切腹自盡”的寬大恩典,握著短刃刺向自己的身體。

他的弟弟,北條早雲的另一個曾孫,唯一“識時務知大體”的北條氏規,含著眼淚強打精神揮刀介錯,利索地砍下胞兄的腦袋。然後熱淚盈眶,不能自己,下意識要把尖刃往脖子上放。

幸好北條早雲的曾曾孫子,北條氏政的兒子氏直眼疾手快,年輕力壯,箭步上前擊落了刀柄,防止了一場多余的血光之災。

冷靜過來之後,氏規也知道自己是絕不能死的。他現在是唯一得到平手內府承認的北條家族人,如果就這麽不負責任去了,說好的留幾萬石領地,可能就沒了!

武士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

不過,北條早雲的又一個曾孫氏照,倒是了無牽掛一身輕松,聽說要被終身流放監禁之後,堅定表示不如去死,誰來勸都不好使。

對這種從來沒聽說過的要求,平手汎秀當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做了個順水人情,讓這家夥也一道去“展示武士最後的榮耀”了。

北條早雲的其他兩個曾孫,氏邦和氏秀(上杉景虎)沒那麽剛直,所以還苟活著,雖然也是一副魂都丟了行屍走肉的景象。

家臣們倒是都被饒恕,最差就是失去領地,還可以作為庶民生活下去,也不禁止到別家大名出仕。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寧願選擇殉死,同舊主一道前往三途川做客。

目睹著這一切的時候,北條氏規和北條氏直叔侄兩人,並沒有多余的功夫去安慰親朋好友和舊日同僚,因為他們需要立即回到平手內府那裏,回報並且同時“謝恩”。

沒錯,北條家的第四任當主,能有機會切腹自盡,而非像江洋大盜那樣被砍下腦袋懸掛在京都郊外示眾,那已經是反復懇求才爭取到的待遇了。

這種屈辱和無力感,更加增添了一種悲劇的氣氛。

五代人,接近一百年的努力,止於今日。

起點和終點,同樣在興國寺城。有趣的巧合,冥冥中似有天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平手汎秀寫下了一段身邊沒有幾個人能看懂的句子。

關東的後北條家,確實是一個很值得銘記的家族。

跟別的戰國大名比,擴張的速度稱不上是很快,但每占據新的領土,就能牢固地站穩腳跟。

這是因為他們會進行貫高制檢地清賬,改革軍役征召規則,廢除繁復苛捐雜稅,推廣改良過的寄子寄親——特有的本城支城體制,內政事務納入中樞奉行團隊的統籌管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帶來進步的氣息。

尤為難得的是,不僅僅強化一元集權,而且還切實改善了領內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從未窮兵黷武涸澤而漁。

“公四民六”和“村請”這兩個概念深刻地印象了江戶時代的民政。

說他們給關東人帶來了溫飽和秩序,恐怕也不為過。

在原本的歷史上,關東後北條家因為諸般法度最為明晰,文書資料保存完整,是戰國時代歷史研究界的大寶庫,具有獨特的地位。

勢力雖然衰亡,留下的痕跡卻不會那麽快消逝。

平手汎秀決定將北條氏規和北條氏直這兩個忠臣孝子的事跡推廣開來,令天下人都記住,關東英傑如雲北條氏政不能任用而失其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