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新時代的立場

元龜八年(1574)的二月初十,近畿地區已經全部解凍,平手汎秀帶領一萬二千人的部隊從和泉出發,打算前往討伐伊勢的北畠具教。

附近大名紛紛起兵響應,贏糧景從。

美濃織田氏,在得到了糧草資助的承諾之後,派遣平手汎秀之婿佐佐秀成,領六千兵自岐阜城支援。

東海德川氏,令本多忠勝將兵三千五百人,取道長島,直入北伊勢,充任前鋒。

北近江京極高吉,若狹武田元明,合計六千七百人,提前到達京都。他們與細川藤孝所率領的幕府軍二千人,名義上護衛著公方大人,實則歸於平手義光的指揮序列。

軍中還包括平手家儲君新建立的一千名親兵,以及山城國眾三千。

攝津荒木村重由於路途遙遠,財政狀態不佳,象征性拿出一千人以示態度。因為同樣的原因,四國諸從屬勢力總計也只被要求一千四百人的聯軍。越前的朝倉景健、竹中重治拼湊了二千聯軍聲稱參戰,只是距離更遠,行程較遲。

乃至於卷入“藏匿逃犯”事件的瀧川一益、中川嘉俊也都獲準得到“戴罪立功”的機會。前者自稱可以利用人脈調略北伊勢,後者則是耿直地請求直接參與作戰。

另一個方向上,平手秀益領大和兵四千,巖成友通領河內兵三千,中村一氏領南紀伊兵四千(名義上是畠山高政的旗號),共計超過萬人,集於甲賀,協同三雲成持的三千部隊,向伊賀國人眾提出通行的要求,儼然有種“假道伐虢”的勢態。

伊勢國司北畠具教反復謀求和平不成,也只能被迫動員軍隊抵抗了。

他在伊勢南部數郡畢竟具有無可爭議的正統性,統治根基尚在,很快組織起一支高達一萬三千人的軍勢。

但北伊勢諸地的情況可就不盡如人意了。

這片地域本就十分混亂,豪族林立,在北畠和織田兩大勢力之間數次易主,還深刻受到長島一向宗的影響,絕非任何人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方。

北畠具教以國司的名義發布動員令,到了北伊勢八郡,卻只引起了極大的混亂。

固然也有細野藤敦、雲林院佑基等人抱著“唇亡齒寒”的想法,響應了號召,但他們還沒引來討伐大軍,卻已經陷入鄰居們的汪洋大海之中。

安濃郡有力國人一向跟織田家關系不錯,又從暗地知道了“織田信孝與平手義光乃是總角之交”的消息,於是他公開表示,前幾年已經達成了織田氏繼承北伊勢的協議,雖然被戰亂打破,但現在理應繼續履行,懇請織田信孝過來實行統治。

鈴鹿郡的關盛信,通過蒲生家的關系,聯系了竹中重治,也積極展開了“撥亂反正”的工作,表示情願降伏稱臣,還能幫忙安撫同郡其他勢力,帶頭掉轉槍口進攻北畠家也毫無問題。

三重郡的赤堀氏、安蕓郡的稻生氏,大概是以前與瀧川一益相處得很和睦,果斷接受了他的調略,以迎接王師的名義大肆攻擊附近有舊惡舊怨的勢力。桑明郡的伊藤氏本來也要入夥,可不知怎麽得罪了長島的願證寺,一夜之間被僧兵攻滅。

總之北伊勢是全部陷入了混亂。

北畠具教只能固守在南伊勢的大河內城,無法得到支援。

佐佐秀成和本多忠勝揮師進入的時候,基本沒有遇到成型的阻攔,少量負隅頑抗的稍微集中兵力一下子就打掉了,毫無任何挑戰。

規模普遍不足五百,而且裝備雜亂,缺乏訓練,士氣也很低下又看不到前景的部隊,在十倍以上的數量面前,沒什麽還手之力。何況討伐軍還有很多帶路黨可用的。往往是幾個沖在最前的死硬派一倒地,剩下的一哄而散,或逃或降。

平手義光拔軍到達,北伊勢八郡基本見不到敵人,只剩三座城砦仍在抵抗,倒是有一大堆迫不及待過來請功的墻頭草,為了爭奪戰利品不斷打嘴皮子官司,期望得到平手家的支持。

而且大部分都是粗鄙不文,充滿市井俗氣的底層小領主,溜須拍馬的手法十分簡單粗暴,並不讓人愉悅,目的性過於強烈,反而頗難以忍受。

尤其與京都人相比。

人家公卿、高僧和茶人,那說話如同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不著一詞又能撓到癢處,才叫高明啊。

被擾得不勝其煩之後,借口“依舊有敵人未能清除”,平手義光將注意力集中於尚未攻克的三座城砦上。

分別叫做“柿城”,“大木”和“柚井城”,聽名字就很沒有派頭,規模也都不大,全是簡單的土木結構,沒有任何石制的墻壁,守軍加起來可能還不到一千。唯一堅守的原因就是攻方既沒有大型火器也缺乏強攻的鬥志而已。

然則,盡管只是小場面,第一次獨當一面的平手義光仍然嚴陣以待,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