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四國的新局勢(下)

元龜元年(1568年)六月底到八月初,平手汎秀與其大部分家臣,都是在四國島上的軍帳裏度過的。

西贊岐國人眾陸陸續續被剿滅和招安了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曾擔任過半國守護代,現為西贊岐四郡旗頭的香川家。這一代的香川家督香川之景,他本身就對三好家不滿已久,往日是被迫才降服的。按照當年的約定,香川家要負擔一千一百三十人的兵役,而三好家則保證領地的安定有序。

如今外敵打上門,占據了西贊岐數座城池,筱原長房卻擁兵不出,與敵對峙,無意收復失地,這“安定有序”自然無從談起了。因此香川之景就以此作為改換門庭的口實,對平手汎秀的招撫做出了回應。

此等事項,無論在尾張、美濃,還是和泉、淡路,都不稀奇,眾人已經是駕輕就熟。按慣例,接下來就輪到是討價還價的時間了。

這討價還價,針對的無非也就是那麽幾個話題,領土能否保全,會不會實行檢地,要不要派質子,要的話派幾個,需擔負多少軍役,是否編纂詳細軍役賬,有了軍功怎麽封賞,財稅和司法權力是否上交,上交到何種程度……諸如此類,根據雙方的實力對比,是肯定要細細商量好,寫入誓紙的。

當然,寫入誓紙,也不意味著當事人會老老實實的遵守約定,但多少是個名分上的約束,還是有點作用的。

主家無力控制基層時,就會放寬條件,給予更多自由度。但戰國時代末期,更常見的是強勢大名用各種苛刻的法度來約束獨立國人眾,將其漸漸轉化為自己的家臣,這就是所謂的“一元化”。

平手汎秀顯然是推行一元化進程的先鋒,他在和泉采取了眾多政令來加強管理,最有名的就是“軍役免除稅”和“帶刀狀”兩項。

但政令的順利實施,是建立在實力占壓倒性優勢這個基礎上的。到了贊岐,平手家不再處於絕對的上風,恐怕很難對國人眾施加有效壓制。

所以說,這個香川之景究竟會給出什麽樣的條件,就很關鍵了。萬一提了某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又該怎麽處理呢?答應的話,就會導致一元化進程的中斷甚至倒退,拒絕的話,又會形成一個負面典型,給外人一種“平手家不能容納四國人”的印象。

帶著疑慮的心情迎來了對方的使者,這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香川之景對領地、軍役和司法財政權力等等敏感話題都沒怎麽提及,他唯一明言寫在信件裏的願望是——“懇請名滿天下的平手監物大人,為我贊岐香川氏,介紹一位足以光耀門楣的養子世繼。”

汎秀見之連忙派家臣去找當地人查證,而後才知道,原來這香川之景年歲早已過了不惑,眼看不太可能再有後代了,其唯一的獨子,又在兩年多前病逝了,這繼承人的問題,一直深深受到困擾。

要隨便弄個小孩來是容易的,但合適的人選就難找了。當年三好家還是三好長逸作主,希望塞一個自己的旁支親戚過來,這等於是變向篡奪家業,對此香川之景當然不能同意——萬一日後養子投靠親父,恢復本姓,那香川家豈不是等於斷絕了?

迎入大族旁支,就會有這個風險。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選個寒門子弟來當養子呢?又會擔心根基太淺,站不住腳。就算站住了,也會令家名威望下跌。

最好的手段,是物色一個出身高貴,但又沒有實權的家族。比如在幕府的親族重臣當中挑一個子嗣較多的門第,邀其次子、庶子前來。

只是香川之景這家夥,雖然在西贊岐這塊地面上有些勢力,但畢竟是鄉下武士,跟名門高第們,一向是沒什麽交道的。故而這次,就以此為降服的條件,請“名滿天下的平手監物大人”幫忙。

這可真不算難,平手汎秀都已經跟幕府當前的政所執事伊勢貞興關系十分密切了,在足利義昭那裏也很有面子,介紹一位潦倒高門的幼童,實在不成問題。

當即汎秀便口頭同意此事,並派人去京都活動打點。

然後伊勢貞興拍著胸脯應允幫忙,花了三兩天功夫,找出好幾個符合條件的對象,包括了一色、大館、攝津等多家知名門第。

借著這道東風,平手汎秀順利招降了香川之景,並以此為突破口,又帶動了不少立場不堅定的人。

筱原長房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宣稱是西贊岐眾背棄三好家在先,不加救援也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這就等於是放任平手軍對西贊岐的占有,也令剩余國人眾的抵抗顯然毫無意義。

時間一晃就入了秋,經過兩個月的工作,西贊岐大部分國人眾都被勸降或者是消滅,仍然反抗平手軍的,只剩下幾家頑固勢力,總共不到五百士兵,在鄉野間四處逃竄打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