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第3/4頁)

直到後來趙國亦出現了騎兵,甚至是弓騎。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既然蒙仲準備組建騎兵,他優先考慮的自然就是最早投入他麾下的那兩千五百名魏武卒,其中有諸般原因,但主要的,還是曹淳、魏續這些將士與蒙虎等人已經非常熟絡,而蒙虎、蒙遂等人,不誇張地說應該是魏國目前對騎兵最了解的那一批人,畢竟他們也稱得上是趙國騎兵出身。

騎兵,縱使是趙國的騎兵,如今暫時也並非戰場上與廝殺敵軍的主力,它的優勢在於遠超戰車兵的機動力,因此拿他作為戰場上的戰術兵種,這並非太過於屈才,它的真正威力,應該是體現在戰略上——這是一支戰略兵種。

所謂戰略與戰術,戰術通常指代局部戰爭,一般需要具體針對當時情況,比如前一陣子蒙仲瞧準秦軍虛弱期采取反制的手段,這就是一種戰術;而戰略則泛指大局觀,比如這兩日,秦軍主帥白起率領軍隊逃到韓國,利用偷襲韓國的城池,迫使魏軍徒勞來回奔走,試圖在消耗魏軍體力後,於半途趁機伏擊魏軍,從而改變目前“魏軍強而秦軍弱”的局面,這即是戰略。

戰略上的策略,自然要用戰略來抗衡,而這支新組建的騎兵,即是蒙仲用來對抗秦軍的奇招。

當日,蒙虎把華虎、穆武二人以及他們麾下的士卒叫到駐營外的空地上,令他們三人麾下的魏卒們嘗試騎乘戰馬。

草原民族的騎兵,一般以遊騎兵居多,即在戰爭期間長期活動在主力軍隊以外,負責打擊、騷擾、偷襲敵軍軍隊的騎兵,他們一般會有兩匹戰馬,平日一匹馱物、一匹載人,這使得戰馬的體力基本上維持在一個充沛的程度,使得他們的活動距離亦遠遠超過只有一匹戰馬的騎兵——據蒙仲所知,有兩匹戰馬的遊騎兵,他的“獵殺”範圍可以是方圓幾百裏,今日在此地,明日在幾百裏外,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步卒根本沒辦法捕殺他們。

不過眼下蒙仲這支騎兵剛剛組建,且戰馬亦不充足,蒙仲自然也不指望這些新組建的騎兵能做到像胡人騎兵那樣——只要這些騎兵能及時送來秦軍的動向,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蒙虎、蒙遂、華虎、穆武等人的照看下,曹淳、蔡成、呂聞三人與他們麾下的魏武卒,開始嘗試騎乘戰馬。

由於魏軍的戰馬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因此,在這些魏軍士卒翻身上馬背的時候,這些戰馬倒也不會反抗,問題在於戰馬一旦開始奔跑,馬背上的魏卒往往會因為無法保持穩定而被甩下來。

在反復強調過騎兵的要領後,仍見麾下的魏卒們頻頻摔落馬下,這讓蒙虎、華虎、穆武等人感到很氣惱。

要知道,當初他們學騎術的時候,可沒有雙邊馬鐙這種東西,全憑意志力,用雙腿加緊馬腹,而如今,由於蒙仲提出了兩邊馬鐙這個東西,騎兵們嘗試騎乘的難度已大大減低,可即便如此,卻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魏卒被摔落下馬,這讓性格急躁的蒙虎、華虎二人尤為氣悶。

“曹淳,雙腳撐住馬鐙,適當拉緊韁繩……身體不要傾斜,不要向左右傾斜,你又不拐方向……放韁繩!放韁繩,你再拉馬要倒了……我又不是叫你放掉韁繩,適當拉緊韁繩,這句話你是哪個字聽不懂啊?”

看著曹淳在馬背上晃晃悠悠,幾次險些被甩落馬背,蒙虎越看越著急。

而此時,曹淳心中亦在破口大罵,他倒是不介意被蒙虎罵上兩句,畢竟他已經很了解這廝,知道這家夥沒什麽壞心眼,火氣來的快,去得也快,問題是蒙虎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老師,聽聽他所講述的那些話,有點屁用麽?

在不遠處,被華虎教導的蔡成,亦是類似的處境。

而就在曹淳、蔡成二人一邊暗罵蒙虎、華虎二人並非是一個好的老師時,忽聽遠處的呂聞驚呼道:“我、我會騎馬了……”

“唔?”

“什麽?”

蒙虎、華虎、曹淳、蔡成下意識地轉頭看去,震驚地看到呂聞正駕馭著戰馬緩緩地行走著,雖然很慢,但是很穩。

“這就叫會騎馬了?”

在不遠處,穆武輕笑著說道:“還差的遠呢!……什麽時候你可以做到在飛奔的戰馬背上開弓,你就算是會騎馬了。”

“在飛奔的戰馬上開弓?這種事辦得到呢?”在穆武的教導下,呂聞一邊勒住韁繩,一邊驚疑地問道。

“嘿!”

穆武輕笑一聲,也不解釋,隨便向身邊一名魏武卒要了一把弩具,旋即翻身上了另外一匹馬,在飛奔的途中朝著經過的樹木射出弩矢,果然正中那棵樹。

“……”

在場的魏卒們,無不驚詫地睜大了眼睛。

尤其是呂聞,只有坐過馬背上的人,才知道想要在馬背上穩定身形究竟有多麽困難,而穆武卻能做到在飛奔上的戰馬背上射箭,而不至於被戰馬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