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廣邀賓朋(第3/4頁)

在旁,樂嬿亦恭敬地行禮道:“樂氏女,樂嬿,見過莊夫子。”

在他們行禮的同時,蒙虎亦從懷中取出蒙仲昨晚親筆所寫的邀請竹簡,恭敬地用雙手遞給莊子。

其實這份竹簡也沒必要,畢竟蒙仲本人都已經來了,說到底只是一個禮數。

莊子上下打量著樂嬿,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旋即又接過那份竹簡,稍微看了兩眼便遞給了莊伯,旋即點點頭說道:“好,老夫一定赴宴……只不過,為何要在年中?即便是為了錯開春耕,眼下尚只是二月,春耕前足以完婚。”

蒙仲當然明白莊子為何會這麽說,畢竟這位老師素來不注重禮數,可能在這位老師看來,男女成婚只需男女雙方長輩、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頓飯就成了,根本無需其他復雜的禮節,然而蒙、樂兩族又怎麽肯將這場婚事置辦地如此草率呢?

想到這裏,蒙仲便解釋道:“一來,樂嬿乃樂氏族長的幼女,婚事不好從簡,免得旁人看輕,二來,弟子也希望能邀請一些親近的兄長、賓朋,比如說義兄惠盎,他遠在彭城,若弟子在三月前後成婚,義兄是趕不及的。”

“唔。”

相比較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莊子還是認可的,只見他捋著胡須問道:“除了老夫與惠盎,你還邀請了誰?”

蒙仲聞言解釋道:“老師是弟子最先邀請的,惠盎兄那邊,弟子還未邀請,準備在今日回去後再寫書信……”

不得不說,雖然莊子並不注重這種禮數,但見弟子首先考慮到自己,這還是讓莊子感到十分高興。

他點點頭笑著問道:“好好好,那麽,待你回去後,準備再邀請誰呢?這兩年,想必你也結識了不少人脈吧?”

關於宴請的賓朋,昨晚蒙仲就已經羅列了一番,無論對方最終會不會前來赴宴,但蒙仲認為他必須送出這個邀請書信。

比如說,趙國的趙王何、已故的趙相肥義之子肥幼、陽文君趙豹以及其佐司馬趙賁,還有軍司馬趙希、許鈞。

就拿趙王何來說,他幾乎不可能會前來赴宴,但以蒙仲與其此前的關系來看,成婚這種大事理當知會對方一聲,無論對方作何反應——肥幼、趙豹、趙賁、趙希、許鈞等人皆是如此。

至於宋國,蒙仲邀請的對象除了義兄惠盎外,還有太子戴武,軍司馬戴不勝、戴盈之、景敾,以及蕭戧、戴璟等人,不過考慮到齊宋兩國去年只是因為天氣關系暫時休戰,今年可能還會爆發保證,因此戴武、戴不勝這些人未必會來趕赴他蒙仲的婚事。

但還是那句話,盡到禮數,最起碼得知會對方一聲,無論對方來或不來。

除了趙宋兩國以外,蒙仲也決定邀請他另外一位義兄田章——倘若對方有空暇的話。

至於田章在前來宋國途中是否會遇到危險,蒙仲倒不擔心,畢竟在這個年代,公事私事還是分得很清楚的,倘若田章因為前來宋國趕赴私人的宴會而被宋國抓到,那宋國一定會因此成為天下人指責、嫌棄的對象——相信宋王偃也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下三濫的事。

至於最後嘛,那就只剩下孟子以及其弟子了。

“孟軻?”

此前莊子始終笑吟吟的,哪怕是在聽到田章的名字後依然如此,直到蒙仲說起他準備邀請孟子時,莊子的面色稍微變了一下。

“怎麽了,老師?”

見莊子神色有異,蒙仲小心翼翼地說道:“孟子一直挺關照弟子,作為晚輩,弟子覺得在成婚時應當邀請孟子,無論孟子是否前來赴宴……難道老師對此有何不同看法?”

“不同看法?”

莊子愣了一下,旋即笑容滿面地說道:“不,你說得很對,一定要邀請孟子。”

說到這裏,他的目光穿過面前的蒙仲與樂嬿二人看向屋外的積雪,旋即捋著胡須輕笑道:“老夫很期待與孟夫子的……相會。”

他不由自主地,刻意加重了「相會」兩個字,仿佛是從牙齒縫間迸出來的,這讓蒙仲與蒙虎面面相覷。

唯有稍微知曉些內情的莊伯此刻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片刻後,待蒙仲與樂嬿告辭離開後,莊夫子抖索精神對莊伯說道:“莊伯,我那根拐杖你放哪裏去了?”

“哪根?”莊伯不解地問道。

莊子聞言解釋道:“就是那根頗為有些沉的拐杖……你幫我找出來。”

“應該在雜屋吧。”莊伯想了想,旋即不解問道:“夫子,你要那根拐杖做什麽?您當初不是嫌太沉,用得不順手麽?難道……”

“休要多言,找出來就是,我有大用。”莊子目光閃爍地說道。

“好好好……”莊伯哭笑不得地轉身離開了。

當日,蒙仲將樂嬿送回了樂氏一族,旋即載著母親葛氏、妹妹蒙嬿,與蒙薦、蒙虎、蒙遂一行人返回了蒙邑,至於樂毅,則暫時留在了樂氏一族,蒙仲拜托了樂進、樂續兄弟二人代為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