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圍城斷薪(第3/4頁)

“哈哈哈,好說好說。”

在一番交流後,牛翦暢笑地離開了,似乎是蒙仲的那些回答,讓他感到十分滿意。

但看著牛翦離開的背影,蒙仲卻感覺有些奇怪。

他感覺,牛翦對他似乎抱持著莫名的敵意與警惕,但奇怪的是,方才當蒙仲說出“介時還要仰仗牛司馬與牛司馬麾下的騎兵”時,那牛翦爽朗的笑容,又不像是作偽。

總而言之,非常奇怪。

『那牛翦,總不至於擔心我與他搶功吧?』

當心中閃過這個念頭時,蒙仲亦有些好笑自己竟然會有這種想法。

要知道,他與牛翦根本不在一個档次上,雖然彼此互稱司馬,但蒙仲的司馬,只是千名信衛軍的司馬,而牛翦的司馬,則是統率過萬騎兵的司馬,雖說都是統率兵卒的將領,但兩者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因此蒙仲才會好笑於他的想法:牛翦需要擔心他與其搶功?根本不需要好吧!

次日,公子章便改變了戰術,下令叛軍包圍邯鄲。

如何包圍邯鄲,其實就是在邯鄲城的護城河外,在邯鄲城的攻擊範圍外建造營寨,封死邯鄲的出路,讓邯鄲城內的趙人無法出城砍伐木頭作為柴火。

而根據圍三厥一的兵法,公子章明明可以派衛援、田璜等人分兵前往邯鄲城的西城門,但他故意放過了這處城門。

當然,公子章的此舉可不是好心,他只是故意設下誘餌,引誘城內的趙軍從西城門出城,前往附近的樹林砍伐林木,而一旦城內的趙軍敢這麽做,牛翦會立刻率領騎兵截斷其歸路,在這片平坦的地形上,將出城的趙軍士卒殺得片甲不留。

但話說回來,想要在邯鄲城內趙軍兵將的眼皮底下建成一座營寨,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這卻難不倒蒙仲,他命令士卒們砍下樹木,削去枝幹制成圓木,然後將底端削尖,每三根圓木用麻繩牢牢捆綁,作為一塊擋板,然後搬到邯鄲城的南郊,一一豎立起來,每一塊擋板亦相隔一塊擋板的距離。

然後第二排的擋板與第一排錯位,而第三排再與第二排錯位。

至於目的,除了為防禦來自邯鄲城方向的箭矢以外,也是為了能更快地襲擊邯鄲——倘若果真遇到什麽好機會。

而在這幾排用來擋箭矢的擋板後,蒙仲軍亦在徐徐建造一座軍營。

既然是在邯鄲城的眼皮底下建造營寨,邯鄲城當然不至於眼瞎看不見這些,當即,似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幾人,紛紛聚攏起來,猜測叛軍的用意。

在會議時,奉陽君李兌對在座的諸將說道:“顯然是昨日公子章攻城不利,是故改變主意,欲圍困我邯鄲而斷邯鄲的糧、水、柴……”

對於糧食與水源,眾人倒是並不擔心,畢竟拿糧食來說,且不說邯鄲剛剛收成了附近田邑裏的糧食,邯鄲的城郭內,亦堆積著許多往年積累的糧草,至少度過今年冬季不成問題;而水源嘛,邯鄲城內本來就有引水渠流入城內,且城中亦多有水井,哪怕叛軍截斷了那些引水渠,邯鄲城內也不至於陷入無水可飲的處境。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柴薪,畢竟城內無論做飯、取暖,都要用到柴薪,數萬人乃至十余萬每日的柴薪消耗,那數字非常驚人,倘若叛軍斷絕了邯鄲的柴薪,那麽過不了幾日,邯鄲城就將陷入沒有柴火做飯、取暖的處境。

“想辦法驅逐蒙仲、龐煖二人……”

在思忖了一番後,奉陽君李兌最終還是決定挑軟柿子捏,即選擇進攻兵力相對薄弱的蒙仲軍與龐煖軍,但遺憾的是,此時蒙仲軍已經在城外南郊立起了一座座擋箭的擋板,且在這些擋板前多放置鹿角等防禦設施,以至於當王師士卒出城試圖驅逐蒙仲軍時,還未攻到蒙仲軍正在建造的營寨,就遭到叛軍弓弩手們的射擊。

尤其是那六座井闌車,叛軍弩手們居高臨下,讓王師士卒無所遁形。

九月三十日,即叛軍圍困邯鄲的次日,邯鄲派兵從西城門出,前往西郊砍伐林木搬到城內作為柴薪,但遺憾的是,半途遇到牛翦所率領的數千騎兵,以至於非但沒能砍伐大量的木頭運回城內,反而被牛翦軍殺了一陣,損失頗重。

此後幾日,邯鄲城多次試圖夜襲叛軍,但叛軍早就料到邯鄲城會有這種反應,以至於邯鄲城的王師沒能得手。

而在此期間,蒙仲則時刻關注著邯鄲城內的炊煙。

一直到十月五日,有巡邏的信衛軍士卒抓到了十幾名奸細,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邯鄲城內的百姓。

據這些城內百姓透露,此時邯鄲城內已經把城郭內能砍的樹木都砍了,用於王師士卒取暖、做飯,甚至於,還派人在城內征收柴薪,半強迫地要求那些百姓賣給軍隊,這使得原本柴薪還算充足的邯鄲百姓人家,現如今連燒火都成問題,只能拆一些家具、甚至是把自己家院內其他的房屋拆除,將柱子、房梁劈成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