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六月中旬(第2/2頁)

“好!”

田章爽朗地笑了笑,拍拍蒙仲的肩膀與他告別,不過待走到馬車旁時,他忽然又想到了什麽,回身對蒙仲說道:“賢弟,日後倘若你改變主意,亦或趙國有什麽變故,賢弟不妨來齊國投奔愚兄,愚兄雖不才,但在齊國,好歹也有些名望,不至於會讓賢弟的才能埋沒。”

對於這份善意,蒙仲還能說什麽呢,唯有拱手稱謝:“多謝兄長。”

田章笑著點了點頭,旋即登上馬車,吩咐車隊緩緩啟程,離開了趙國。

目送著這支車隊在自己的視線中消失,蒙仲這才返回邯鄲城內。

此後幾日,蒙仲依舊隔三岔五去請見趙王何,與趙王何談聊一番,話題涉及很廣,既有針對各國變法改革的評價,也有探討趙國現如今的狀況,以及,如何化解趙王何與趙主父之間的矛盾。

蒙仲必須地承認,趙王何的確是有與趙主父拉近關系的想法,這不,在蒙仲向他提出建議後,趙王何便將宮內最大的主殿讓了出來,希望讓趙主父搬進入居住。

就像蒙仲所認為的,對於趙王何的這個舉動,朝臣議論紛紛,但沒有一名臣子提出異議,只是隱晦地向趙相肥義詢問原因。

趙相肥義大義凜然地告訴那些臣子:“孝乃天下共德,君上要行孝道,這有什麽錯嗎?”

於是,趙國的臣子都不敢多說什麽。

而趙主父在得知這件事後,亦感覺頗為意外。

因此他將蒙仲召到了面前,詢問道:“我兒將宮內主殿讓給我,你可知其中有什麽緣故麽?”

蒙仲當然不會傻到將真相全盤托出,便回答道:“這是君上敬重趙主父您,希望與您親近。”

“……”

趙主父表情詭異地看了幾眼蒙仲,沒有追問下去。

並且,他也沒有搬到那座宮內最大的宮殿,他派人向趙王何表示,他住的那座小宮殿很舒適,就不必再搬了。

趙王何沒有強求,按照蒙仲的建議,索性就讓那座最大的宮殿空置著。

而除了住的宮殿外,趙王何也通過別的方式向趙主父示好,比如趙主父的酒水、飯菜,趙王何吩咐宮內的宦官令繆賢,一定要給予最好的,而且要比他更好。

沒過兩日,趙主父就察覺出來了。

他派人詢問了宮內的官宦令,比較他與趙王何每日的飲食狀況,他這才得知,他每頓比趙王何多一個主菜。

說實話,多一個菜什麽的,趙主父根本就不在意,但其中的深意,卻讓趙主父不得不深思。

大概又過了七八日左右,即到了六月中旬,齊國的國相薛公田文,終於從魏國來到了趙國。

薛公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靖郭君田嬰最器重的小兒子,與如今齊國的君主田地,屬於堂兄弟的關系。

田文在當世很有名氣,因為他在齊國的封邑薛邑,蓄養了數千名食客,因此曾有人稱,天下遊士皆歸薛公。

在當今世上,世人或許不知秦國、趙國、齊國等國家君主的名諱,但絕對知道薛公叫什麽。

田文的名氣,毫不亞於張儀——可想而知是什麽樣的程度。

或許有人會覺得,有如此大名聲的田文,肯定是一名偉岸的男子,但事實上,田文很瘦弱,並且,他討厭別人說他這方面的“缺陷”。

據說,曾經田文從秦國逃回齊國時,曾路過趙國某地,當地的趙人爭相去目睹“薛公田文”,卻沒想到田文只是一名瘦弱矮小的男子,根本不像傳聞中那樣,是一位偉岸的男子。

因此,那些趙人很失望,甚至有人笑稱田文是“小丈夫”。

田文因此勃然大怒,而隨行的數百名門客們,亦紛紛從馬車上跳下來,屠殺了幾百名趙人,摧毀了一座縣城,這才揚長而去。

這也是蒙仲對薛公田文並沒有什麽好感的原因:田文雖然非常重視“士”,不惜傾家蕩產也要蓄養前來投奔的遊士作為門客,但他對平民的態度卻遠遠談不上親和,哪怕他身邊有「魏處」、「馮諼(xuān)」等名士勸他善待平民,招攬民心。

六月十七日,齊相田文抵達了邯鄲,趙相肥義代表趙國,率領軍隊與趙國的臣子,迎接這位享譽中原的齊相。

當時,蒙仲亦混在迎接的隊伍中,見到了他迄今為止最誇張的儀仗排場,整整三百余輛馬車的隨從。

是的,僅僅只是追隨在田文身邊的門客與隨從,就有整整三百余輛馬車。

細算下來,怕不是有近千人?

不得不說,在這個排場面前,無論是惠子、孟子,還是張儀、公孫衍,在這世上,除各國的君主以外,沒有一個人,能有薛公田文這樣的排場。

不愧是當今最有名的“貴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