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軍機處(第2/2頁)

至於京營的改制,那個更不算什麽,只是皇上收攏軍權的做法而已。

可是這個軍機處卻不一樣,這個衙門明顯是要淩駕於五軍都督府和內閣之上的。說是統籌戰事,可是現在沒有戰事,只是籌備。

這裏面就牽扯到了軍械糧草,士卒兵員,這就涵蓋了錢糧調撥和人員任命。

朝廷裏面最大的兩個權力是什麽?一個是錢,一個是人事權,其他的都是虛的。一旦入了軍機處,那麽就代表獲得了這兩項權力。

這個了不得啊!

朱翊鈞看著大臣們面色各異,也不開口說話,朱翊鈞也不說話,靜靜等著大臣們思考。事實上朱翊鈞提出來的兩年備戰,雖然也是為了兩年後開打,同時也是為了轉移矛盾和設立軍機處。

首先是轉移矛盾,將商稅的矛盾轉向外面。

以大量的基礎建設和軍事訂單拉動內需,讓商人有單可接,有錢可賺,把精力全都放在朝廷的訂單上,而不是想著怎麽免稅。

朱翊鈞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完成整個大明的商稅征收和商稅體系構建。

同時進一步推進軍改,至少要完成南京的軍改,以便維穩。

第二個重點就是設立軍機處,這個作用就簡單了,那就是進一步提拔勛貴的地位,增加自己在軍事和政務上的權力。

說白了就是增加自己的中央集權,讓自己能夠手握更多的權力。

兩年的過渡期,朱翊鈞覺得也差不多了,加上修建往北的水泥路,也需要兩年的時間。皇家水師的構建,兩年也差不多了。

兩年這個期限,這是朱翊鈞綜合考慮了很久才做出來的決定。

宮殿裏面煙霧繚繞,英國公張溶這個時候站不住了,直接站了出來,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此舉大善,設立這樣一個臨時衙門,的確有利於提高辦事效率。”

“整軍備戰,好處多多,臣請入軍機處。”

朱翊鈞看了一眼英國公張溶,英國公府的政治敏感性一直都是很好的,張溶就不說了,他的孫子張維賢,在歷史上也是很厲害的人一個人。

在三大案之中,張維賢是堪稱定海神針的人物。

這一次張溶再一次看出來了,這是勛貴的機會。

勛貴可以借由軍機處,再一次把手伸向朝廷的權力中心,成為朝廷之中舉足輕重的存在,而不是聽文官吆五喝六,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個站出來的第二個人是定國公徐文壁。

“臣以為陛下此舉大善,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這兩位大佬一站出來,其他人自然就不用說了,也全都跟著站了出來,一頓溜須拍馬,大唱贊歌,同時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政策的支持。

朱翊鈞的目光掃向了文官,等著他們的答復。

“臣以為陛下之策很好!”工部尚書梁夢龍第一個站出來了。

不管別人怎麽想,梁夢龍覺得這個政策很好。

從公,梁夢龍覺得這個軍機處可以直接面君,因為他設在了文華殿,這個地位十分特殊的宮殿。這對軍方很重要,他曾經做過薊遼總督,深知與皇上溝通不暢的後果。

無論是文官還是太監轉述,那都是容易出問題的。

比起內閣,軍機處選拔的人都是知兵的,這裏面好處都多了,最直觀的不會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存在,這一點實在是太重要的。

於私,梁夢龍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作為大明的工部尚書,梁夢龍的資歷很淺,從薊遼總督的位子剛升上來,將來入閣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入閣了,自己前面還有這麽多人,自己的地位也高不了。

軍機處就不一樣,新立的衙門,很容易升遷,加上自己是皇上的心腹,又知兵,這就是給自己量身定制的職位,說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於公於私都是好事情,梁夢龍根本就沒有不支持的理由。

至於會不會削減內閣的權力,梁夢龍才不在意,自己又不是內閣大學士,一旦入了軍機處,誰還管什麽內閣,這是梁夢龍的想法,也是其他人的想法。

同樣抱著這個想法還有內閣大學士曾省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