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錦衣憲兵(第2/3頁)

此後,除錦衣衛,與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之外,親軍二十六衛的其余各衛已混同於京營普通部隊,雖然名目未改,但已改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親自指揮的禁衛軍。

在行政、人事、薪餉等方面受制於文官,日見衰敗,在明朝中後期已沒有什麽戰鬥力,也鮮有提及。

上十二衛,僅剩錦衣衛繼續由皇帝親自指揮。另有宣德八年增設的親軍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合稱四衛營,受宮內禦馬監太監指揮。

於謙雖然保衛京城,可是他也是文官,在削皇上權力的時候,可以說是不遺余力。

英宗被囚禁,代宗被群臣推上了君位,而代宗能夠登上君位,全賴文官,這也使得他過分的依賴文管,給了文官削減皇權的機會,或者說削減武將全力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麽英宗寵信太監,導致土木堡大敗,軍方或者說勛貴依舊支持他復辟的原因。文官削權削的太狠,勛貴也是被逼急了。

英宗復辟,殺了於謙,不是英宗忘恩負義,或者報復於謙,他不那麽幹不行。

這是支持他復辟的人集體訴求,同時想要拿回自己的權力,不殺於謙是不行的。於是於謙就死了,而且死的很慘。

即便是如此,皇上也僅僅拿回來騰翔四衛和錦衣衛。

結果就是皇上只能以太監和錦衣衛來維護自己的權力,然後文官瘋狂攻擊錦衣衛和太監,極盡抹黑之能事,說白了就是君權與臣權的爭奪。

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君權與臣權的爭奪就沒有停下過。

前期的代表是君權與相權之爭,等到大明廢除了丞相,直接演變成了文官集團和君權象征。嘉靖年間的爭端就是其中的代表,大禮議之爭就是君權和文官權力的爭奪。

嘉靖皇帝開始還親自下場,後來直接物色了一個打手,那就是嚴嵩。顯然嚴嵩這個打手還是合格的,直接將以楊廷和、毛澄的文官集團給打趴下了。

只不過那也只是一時的,在嘉靖皇帝之後,先有徐階後有高拱,然後出了一個張居正。

臣權再一次大漲,壓得皇權喘不過氣,萬歷皇帝掙紮了一輩子,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一直到天啟皇帝,他終於掙紮出來松了一口氣,不過用的還是閹黨。

魏忠賢這個走狗也是合格的,拳打腳踢把東林黨壓下去了。

縱觀整個明史,整個國家就是在這種權力爭奪之中不斷的消耗的。宋代文官徹底壓過了武將,與士大夫共天下,皇帝權力也被壓縮到了極限,然後文臣之間開始自己鬥,一樣鬥的亂七八糟的。

自從朱翊鈞登基以來,任用親信武將掌管京營,自己賺錢,以內庫的銀子擴充了騰翔四衛。到現在,親軍又恢復了二十四衛的舊觀,足足十萬人的親軍部隊。

文臣掐皇上的脖子,很大一塊就是因為財權。

國庫沒錢,想擴軍,沒錢,皇上你自己想辦法。

朱翊鈞成功繞開了這一點,沒事,朕自己出錢。這才是朱翊鈞能夠取得今日這樣地位的重要原因。現在既然要把手伸向地方軍政,那麽錦衣衛的擴充就勢在必行。

看著李彪,朱翊鈞繼續開口說道:“錦衣衛十四個衛所,力量有些單薄了,增加一些吧!增加到二十個,南北兩京多派些人。”

“是,陛下,臣遵旨!”李彪頓時大喜,連忙躬身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稅務糾察司那邊朕會找人和你接洽,不過要先等幾天,朕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掌稅務糾察司事。”

“是,陛下!”李彪連忙答應道。

在這這件事情上,李彪就不準備說什麽了,今日面聖,李彪經歷的大起大落,不過好在結果是圓滿的,這讓李彪很滿意。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李彪退下去。

等到李彪走了,朱翊鈞嘆了一口氣,估計又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了。李彪明顯不是老實辦事的主,估計錦衣衛拆分完成之後,他就會有大動作。

各個地方的世襲軍官,怕是要有麻煩了,估計不少勛貴都會被牽扯其中。

“收拾一批也好!”朱翊鈞淡淡地說道。

反倒是擴充錦衣衛朱翊鈞不怎麽在意,自己現在有錢,錦衣衛也不過擴充六個衛所,三萬人而已,算不上什麽大事情。

“去慈寧宮。”朱翊鈞看了一眼張鯨,開口吩咐道。

巡視京城都察院衙門。

海瑞正坐在大廳裏面喝茶,在他的身邊則是徐文長。自從去年被皇上安排了去寫《皇明英烈傳》,徐文長很久沒有這麽清閑過了。

原本應該年前就完結的,但是有了海瑞搗亂,拖慢了進度。

雖然徐文長知道海瑞對太祖皇帝很推崇,可是徐文長從來沒想過海瑞對太祖皇帝這麽推崇。聽說自己要寫《皇明英烈傳》,非要幫著參謀,但是卻總想著夾帶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