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稅律(第2/3頁)

梁夢龍聽到朱翊鈞這話,連忙夠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等到梁夢龍走了,朱翊鈞笑了,這件事情解決掉了,真的是去了自己的一塊心病。至於梁夢龍能不能做到,朱翊鈞一點都不擔心。

實在是梁夢龍過往的履歷太過驚艷了。

自從做官開始,梁夢龍幹的就是事實官,從地方一步一步升上來的。梁夢龍幹的第一件出名的事情就是治理黃河,嘉靖年間黃河決口。

梁夢龍為河南副使,總領河務。其在治河過程中,“考箕誨锺,與卒同力,晝不敢廬,夜枕幘席衣而處河上”。

又適逢大暑,瘟疫流行,梁夢龍便拿出自己的俸祿為得病的百姓買藥,“飲諸役徒,活數萬人”。

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之中,梁夢龍不但把河水治理好了,同時還穩定了地方,救災頗有成效。因為夏天鬧出了瘟疫,梁夢龍又控制了瘟疫的流行。

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之中,梁夢龍入了朝廷的眼,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能幹事的官員。

第二件事情就是巡撫山東之時,當時的山東是以“催科重急,農失其業,探丸四起”,可以說距離民變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梁夢龍臨危受命,不但穩固了山東,還使得山東快速的恢復了生產,也就是在山東巡撫的任上,梁夢龍在山東試行了海運。

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官員,而且是一個能夠腳踏實地的官員。

遼東饑荒,居民無以謀生,數千人跨海至登、萊,他們在這裏生產、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與當地人產生了矛盾,並步步激化,形成禍患。

朝廷為此更換了數個巡撫,但都未能平定。梁夢龍任職後,不顧危險,奮然乘船海上,親自考察,在了解實情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矛盾的招安三策、八事,通過其一系列措施,緩和了兩地人民之間的矛盾,社會秩序逐漸穩定。

看梁夢龍過去幹的這些事情就知道了,這是一個能吏。

一個能幹事情,能夠腳踏實地的官員。

歷史上萬歷皇帝為了反對張居正,配合張四維排除異己,像梁夢龍這樣的能力全都被開革回家了。這也是為什麽大明的形勢急轉而下的原因,朝廷上下都是阿諛奉承爭權奪利之輩。

指望著這些人能做好事情,那就有鬼了。

朱翊鈞對於梁夢龍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如果這一次的事情辦好了,梁夢龍一個內閣大學士是跑不掉了。入閣之後,朱翊鈞也會給與他加加擔子。

工部成立工匠司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的,有心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朝廷要以工匠為官,賜予工匠品級的事情,自然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可是上書的人卻沒有多少,民間大喊禮崩樂壞的腐儒雖然有,但是基本上沒人搭理他們。

顯然崇漢儒重百工的思想開始展現實力了,或者說朝廷中樞的控制能力大大的增強了。

讓誰都沒想到,工部百工司的郎中居然是李贄。

這個倡導新儒學的文人,大家都快把他給忘了。誰也沒想到他會以這樣的方式從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裏面,這就讓很多人開始琢磨著,這是何意呢?

這個當然是朱翊鈞的安排,李贄入主百工司,主持工匠改革。

新儒學雖然被崇古派打倒了,但是那是朱翊鈞不得已的妥協手段。現階段,崇古學派更容易被大明接受,也更容易推廣。

相比起來,新儒學就顯得要刺眼的多。

可是朱翊鈞是不會放棄新儒學的,因為新儒學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讓朱翊鈞隨意塗抹的。在朱翊鈞看來,崇古學派只是過渡,只是文藝復興。

在文藝復興之後,一定會衍生出很多新的學問,而在這些新的學問裏面,需要一門能夠任憑朱翊鈞塗抹的學問,這門學問那就是李贄的學說。

思想之戰,朱翊鈞以向官僚集團妥協的手段,並且拿到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這不是朱翊鈞想要的最終結果,他需要更多新的思想。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到申時行他們下去了,大明就需要新人了。

讓李贄去百工司,也正好傳播他的思想,要知道李贄的思想在底層百姓中間可是非常有市場的。崇古學派自上而下,而李贄的新儒學就是自下而上。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朱翊鈞需要把這股力量握在手裏面。

事情開始推進,朱翊鈞心情也好了不少,他已經準備開始進行下一步的事情了。工匠改革的事情交給梁夢龍,自己需要盯著的就是商稅了。

紫禁城,文華殿。

戶部尚書曾省吾,稅務司王用汲,兩個人躬身站在那裏。

稅務司雖然是歸戶部統屬,但是誰都知道稅務司是皇上親自握在手裏面的衙門,誰碰皇上就和誰急,曾省吾這段時間也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