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順天府經濟圈(第2/2頁)

“朕準備在京城成立醫學院,大量招收學徒,首批數量定在一千人,後續每年都會進行招收。”朱翊鈞直接開口說道。

“咱們大明的第一家醫院京城皇家醫院過兩天就要營業了,到時候愛卿們可以去看一看。”朱翊鈞笑著說道:“朕還給愛卿們謀了福利。”

這個福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病少收錢,凡是當朝官員,根據品級都可以享受醫保報銷。品級越高,報銷比例也就越高,勛貴也是如此。

一個醫療行業,如果真的讓朱翊鈞做起來,必然能夠養活大量的人。

對於讀不起書考不了科舉的家庭來說,學醫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只不過想學醫哪有那麽簡單,拜師可是非常困難的。

這個時代的人講究秘方獨門手法,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學問傾囊相授,除非是親傳弟子。朱翊鈞要的就是打破這種壟斷,大量提升醫生的數量。

不說其他的,軍隊之中的軍醫那都能少的可憐。

李時珍培養了這麽多年,也不過弄出了一個京城皇家醫院,這個速度朱翊鈞是不滿意的。大肆招收窮苦子弟進入醫學院,改變他們貧困落後的面貌。

當然了,賺錢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在醫學院走上正軌之後,順天府技工學院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教導百工,精研算數物理等學問,大肆獎勵新創意新發明。

總之一句話,這是朱翊鈞的下一個十年計劃的一部分。

“除了建立醫學院之外,這準備擴建公務員學院,下一次公務員的招募將會是三千人!”朱翊鈞沉聲說道:“以後每年都考。”

“全天下的秀才都可以來考,以秀才代替胥吏,勢在必行。”

事實上朱翊鈞調查過,胥吏是地方大族控制地方的關鍵。胥吏也是本地人,他們基本上和地方大族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地方大族安排的人手,這一點必須打掉。

雖然養這麽多的公務員會花費很多錢,可是比起地方大族從朝廷這裏攫取的利益,絕對是一小部分。不能因為怕花錢而不辦事,像崇禎皇帝為了省錢裁撤驛站,是個後世人就知道不行。

開源才是關鍵,節流你能節流多少?餓死你也節流不多少。

“除了建立醫學院,擴大公務員學校之外,朕還準備建立全新的基礎教育體系。”朱翊鈞再一次說道:“每個縣選取鎮,建立官辦的學校。”

“凡是大明良家子,年滿六歲便可以去上學。”

“不但免收學費,而且還補貼一頓午飯。”朱翊鈞沉聲說道:“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書本筆墨由皇家提供。”

“這一次分配的公務員,將有一部分成為學堂的老師。”

“另外建設一所教師學院,培養老師,文教乃大明立國之本,不可不重視。”朱翊鈞臉色異常的嚴肅:“這件事情朕會安排專門的大臣去做。”

“朕會成立教育部,位同六部,專司全國文教。”

朱翊鈞這一次是下了大力氣了,三個大方面,除了吏治方面,其他方面都是要花大錢的。這也是為什麽朱翊鈞只能在順天府搞的原因,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在場的都是朱翊鈞的心腹大臣,可是聽到朱翊鈞的計劃,還是嚇得夠嗆。

這得花多少錢?

不過隨即他們就激動起來了,連忙躬身道:“陛下聖明,實乃大明百姓之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事情都交代下去了,諸位愛卿各自負責一個方面,成立教育部的事情,朕會和內閣商量。”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起來,然後開口說道:“朕只有一句話要囑咐諸位愛卿。”

“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要求就一個,把事情辦得漂亮。”

眾人連忙躬身道:“臣等遵旨!”

等到大臣們都走了,朱翊鈞松了一口氣,看了自己面前的黑板,朱翊鈞面容十分的嚴肅。三年,三年時間初步完成大順天府經濟圈的建設。

在這個時代,發展農林牧漁才是關鍵,百姓太苦了,太貧困了,上馬大項目,根本就不可能,也不現實。不過自己的煉鋼廠也該提上日程了,朕的首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