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點(第2/3頁)

進入四月之後,朝廷的大事情就是春耕,沒什麽比春耕更重要的了。好在老天爺開眼,這些日子倒是下了幾場雨,緩解了一下旱情。

正所謂春雨貴如油,說得就是這個時候了。

老天爺開眼下雨,這使得朱翊鈞的心情都好了不少,看奏折也沒那麽煩躁了。伸手拿起一份奏折,發現是來自福建的,朱翊鈞眼睛一咪。

這是欽差趙廉徐德和福建巡撫董成武的聯名奏折,顯然是福建的案子有了結果了。打開奏折看了一眼,果然是有結果了。

案子本身倒是沒什麽,甄家的死活朱翊鈞也不太在意。

反而是案子後面映射出來的東西,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衰落,荷蘭人即將崛起,估計這兩年他們就會跑到亞洲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英國人法國人,整個人亞洲就會成為他們的獵場。

朱翊鈞非常非常的想在這裏面插一腳,可是朱翊鈞知道現在不是時候。大明的底子還沒打好,也沒打牢靠,不過時間還不晚。

等到荷蘭人過來的時候,自己去插一腳也來得及,再說了,自己還有一個倭國要打。

將奏折拿過來,朱翊鈞在上面畫了一個圈,按例辦理就可以了,交給內閣就行了,該殺就殺,該發配就發配,沒什麽好說得。

趙廉和徐德的事情自然也沒完,既然都到了福建了,那就在沿海掃一遍吧!

凡是通倭的士紳全都抓一下,順便將福壽膏的事情傳出去,到時候自己就能立法了。當然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主要還是控制源頭。

等到自己拿下了東南亞,占領了產地,自己才能夠控制福壽膏的交易。

東南的事情也就做到這一步了,想要在繼續做,基本上已經不可能了,自己的注意力也應該從這方面轉回來,轉到一些自己應該關注的點上來。

其他的不說,王用汲該回京了,順天府的改制該開始了。

公務員的培訓就快要完成了,在大興試行的效果也很好,這一期的公務員馬上就該上崗了,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安排到順天府。

另外就是第一批公務員的提拔,他們也到了該提拔的時候了。

雖然沒到三年,可是自己等不到第三個年頭了,需要給他們一條出路,讓他們看到希望。不然三年以後,第一批公務員還不一定怎麽樣。

王用汲回到京城之後,順天府的商稅就該提上日程了。

對於改變商稅的稅制,朱翊鈞暫時不準備做,就按照三十稅一來收取。一來三十稅一這麽多年了,已經深入人心了,貿然改變很容易出問題。

二來初始收稅,要考慮那些小商人,如果加稅,會使得他們變得舉步維艱。

對於現在的朱翊鈞來說,收上來商稅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那是以後的事情。稅改是肯定要改的,但是把收商稅和稅改結合在一起,那就不合適了。

如果想做到這一點,那一個維持治安,並且巡察街道的衙門就必不可少了。

這個類似後世城管加片警的衙門,事實上大明就有,那就是巡城禦史。

巡城禦史隸屬於都察院,負責巡查京城內東、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審理訴訟、緝捕盜賊等事,並設有巡城禦史公署,稱“巡視西城察院”、“巡視北城察院”、“巡視南城察院”等。

各城都設有兵馬司,每司又分為二坊。由五城禦史督率管理。

這個衙門雖然存在,可是在京城,他們的權力太小,上不了台面,朱翊鈞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把巡城禦史的地位給擡起來。

到時候由他們負責整肅街道,監察吃拿卡要。

事實上大明征收商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份子錢,無論是順天府衙門,還是東廠錦衣衛,收份子錢都成了循例了。

倒是街上混混收錢的沒多少,在京城這樣的地面上做生意的,多少多有點關系。

如果不解決吃拿卡要的問題,商戶的壓力就很大,一旦自己正收商稅,那麽就會有人怨聲載道。可是解決了吃拿卡要,那他們交稅壓了就小多了。

或許不可能徹底杜絕,但是至少不像現在這麽明目張膽,也不像現在這樣光明正大,如果不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也用不著拿錢去賄賂他們。

拿起筆,朱翊鈞開始給自己寫下一個階段的工作計劃。

排在第一位的是順天府的公務員制度,第二位的就是商稅的問題,第三位的則是順天府公有制土地的確立,清理私占。

最後這一條朱翊鈞加了一個點,這一點很關鍵。

大明現在的情況是我占了就是我的,朝廷不能幹涉,收稅都不行,哪怕是礦山也是如此,這是朱翊鈞絕對不能容忍的。

必需確權,你有地契的才是你的,沒有的,那就是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