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萬歷十五年(第2/2頁)

大多數官員都會依靠著賣字弄點潤筆費,或者家裏面供養,有的寒門禦使甚至賣上了參奏的折子,給錢,然後我幫你彈劾你想彈劾的人,總之一句話,想盡各種辦法弄錢。

養士銀雖然有一些,可是還是不夠用啊!如果朝廷沒錢也就罷了,現在收上來這麽多錢,漲工資!

所以這一次的漲工資清流鬧得最兇,朱翊鈞也沒辦法,只能給官員漲工資。不過在朱翊鈞看來,工資是可以漲,可是這個錢自己不能出,得找一些人為漲工資買單。

有了事情,那麽召開廷議也就是應有之意看了,於是萬歷十五年的第一次廷議就在這種情況下召開了。比起年前的最後一次廷議,這一次的廷議氣氛也就嚴肅多了。

朱翊鈞面無表情的從大臣們的臉上掃過,然後開口說道:“開始吧!”

廷議基本上都是由內閣首輔大學士主持,朱翊鈞在旁邊聽著,當然了,大多數時候朱翊鈞都不會只聽著,這一次他倒是不準備參與了,讓他們自己議論一下也好。

申時行見朱翊鈞不開口了,心裏面的頓時無比詫異,這不是自己家皇帝的風格啊?今天這是怎麽了?

不過申時行也知道,現在不是自己發呆的時候,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今日廷議,主要商議的事情有兩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是什麽事情了,咱們先說第一件。”

“關於大同鎮募兵之事,諸位有何看法?”申時行說完這句話,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過。

兵部尚書吳兌見大家都看著自己,事情的確與兵部有關,吳兌便先開口說道:“老夫覺得五萬之數合適,再少怕是不足以守衛大同沿線了。”

吳兌說完這話便閉嘴不說話了,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五萬人,我覺得挺好。

話音剛落,大臣們神色各異,戶部尚書張學顏這個時候開口了:“當然了,本官覺得人數越多越好,可是咱們也得考慮實際情況,這募兵不同於屯兵。”

“不說其他的,單單是每年的糧餉開銷和士卒的餉銀,差不多要兩百萬兩了。朝廷雖歲入增多,可是這開銷也大啊!一個大同就這麽多開銷,那其他地方呢?”

“宣府呢?榆林呢?太原呢?甘肅固原又如何?”

“本官覺得五萬多了,在說西北暫時也沒什麽戰事,瓦剌不足懼,西北安穩,養如此多的軍卒,實在是浪費錢糧。不如裁剪到三萬,開銷當少一半。”

“在說了,軍貴在精而不在多,募兵精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兩個人這樣一說,雙方的觀點也就立起來了,現在就看大家支持誰了。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都能夠立得住,一個是從實際情況出發,錢糧問題是大問題。

另外一方則是從邊防出發,沒有足夠的士卒,不足以護衛防線,同時也不足以震懾宵小。

在這件事情上,在場的官員牽扯的都不深,他們也樂得表態,反正怎麽說都沒錯,還能表現出自己實心用事,於是基本上每個人都開口了,支持誰都有。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剩下的就是恭請聖裁了。

朱翊鈞沉思了半晌,開口說道:“三萬六千人,按照車營來訓練吧!”

事實上這件事情朱翊鈞也頭疼,養多了養不起,養少了,也沒什麽用。不過朱翊鈞又補充了一句:“人數少了,那就在裝備上補充一些吧!”

“按照京營的裝備,給大同軍八成配備吧!傳旨曾省吾,讓他適當的縮減掉一些堡壘和屯城,以騎兵巡邏為主,可以放得遠一些,要學會在草原生存。”

大明在西北可以完全放棄守勢了,出草原也不是什麽太難的事情了。

大臣們聽了這話也就沒在說什麽,雖然按照京營的配置會多花一些錢,可是比起以後每年的餉銀,還是少很多的。在說大同軍本身的裝備的也足夠,缺的也就是一些火器了。

武備司那天鑄造的速度很快,京營快要全都裝備完了,總不能閑下來吧!

對於車營,朱翊鈞詳細的研究過,在這個時代,這種配置已經是最好的了,除非裝備發生質的飛躍,變成全火器部隊,否則沒辦法做出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