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要募兵(第2/2頁)

募兵的消息是誰放出去的?當然是曾省吾。

總督衙門。

曾省吾有些煩躁的坐在桌子的前面,自從開始分田之後,曾省吾一直就在忙,幸虧有了小公爺的經營看著,這才少了不少亂七八糟的事情。

不過事情依舊很多,千頭萬緒的,畢竟還要為接下來的募兵做準備。

張維賢這個時候從外面走了進來,風塵仆仆的,這兩天也把他給累得夠嗆。不過心情卻很好,看著那些軍戶喜極而泣的樣子,張維賢心中很滿足。

“曾大人,還在忙?”張維賢看著曾省吾,笑著說道:“這可不行,這都到了飯點了,曾大人還沒吃飯,身子累壞了可不行,先吃飯!”

曾省吾看了一眼張維賢,有些無奈的苦笑,不過他也的確是餓了。

跟著張維賢到了後面,飯菜很快就擺了上來,曾省吾也沒客氣和張維賢一起開吃。只不過兩個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雖然很餓,可是依舊吃的很斯文。

吃過飯之後,仆人撤下了殘羹冷炙,換上了熱茶,兩個人這才坐下喝茶聊天。

“分地進行的很順利,下一步就該是廢除軍籍了,同時還要募兵,曾大人有想法了嗎?”張維賢看著曾省吾,笑著問道,事實上他也已經寫了奏折入京,想要留在西北練兵了。

看了一眼張維賢,曾省吾笑著說道:“這要和麻總兵他們商量一下啊!”

改軍戶制為募兵制,這裏面的事情可謂千頭萬緒,事情多的很。首先第一點要確定的就是募兵人數,維持現在的人數是不可能了,朝廷養不起。

按照現在大同鎮的編制,十四萬人,安家費每人十兩,那就是一百四十萬兩。每人每個月一兩銀子的餉銀,一個月就是十四萬兩,一年就是一百六十八萬兩,加上安家費的一百四十萬兩,那就是將近三百萬兩,這還沒算裝備戰馬糧食等軍需。

哪怕是不算事前面的安家費,朝廷維持西北的人馬,一年就得二百萬兩,這對朝廷來說太多了,負擔太重了,這還只是大同一個軍鎮,大明可是有九邊。

削減規模就成了必要的事情,事實上曾省吾也了解過,整個宣大的可戰之兵只有賬面人數的六成。扣除吃空餉卻缺額,也就五成左右。

七萬常備軍,足以應付宣大防線,如果算上瓦剌被打趴下了,那五萬常備軍也就足以了。

五萬人,安家費五十萬兩,每個月餉銀五兩,一年五十萬兩,這個費用如果放在以前,那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放在現在,那問題就不大了。

以宣大現有的裝備,如果全都集中起來,足夠將這五萬人打造成精銳之中的精銳了。

人數的削減,代表著很多地方都需要削減,比如堡壘的數量,兵力的分布和駐紮,所有的一切都得改,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很麻煩。

張維賢見曾省吾不願意和自己多說,便笑著說道:“我已經給陛下上書了,留在西北參與軍改。”

曾省吾一愣,他原本以為張維賢震懾完成之後就會回京了,沒想到他居然要留在宣大參與軍改。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這位小公爺這些天把宣大都要跑遍了。

至於張維賢能不能留下來,曾省吾一點都不擔心,這位是什麽人?

英國公府的小公爺,陛下面前的紅人,誰都能看的出來,陛下有意培養張維賢,說不定再過幾年,這位小公爺就會成為軍方第一人了。

現在都有人說這位小公爺是軍方少壯派的領袖了。

這個少壯派是區別於以前的勛貴和五軍都督府的將軍的,他們更多出身於學宮,也有出身於皇家講武堂的。這些人更年輕,更有沖進,敢打敢拼。

除了張維賢之外,還有恭順侯府的小侯爺吳惟英,西寧伯府的少伯爺,以及五軍京營左提督劉顯的兒子劉綎,已經去世的京營右提督馬芳的兒子馬棟。

這些人除了年輕之外,他們身上還有一個很明顯的標簽,那就是他們都是皇上培養的新一代將領。

曾省吾也知道自己家的這位陛下常常自比漢武,這個就和漢武很像了,漢武帝為了驅逐匈奴,也是培養了不少名將,比如大名鼎鼎的衛青,大名鼎鼎的霍去病,在曾省吾看來,自己的這位陛下怕是就拿張維賢當衛青了。

這樣的情況下,他請求留在西北,陛下會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