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撈一票(第2/2頁)

“愛卿揚州的差事辦得不錯,朕心甚慰。”朱翊鈞笑著說道。

“托陛下洪福,臣幸不辱命!”李中行連忙說道。

“有功必賞,朕也不是糊塗的皇帝,朕已經讓人給你準備賞賜了,等這一次西北的事情完了,朕給你一個男爵的爵位。”說著朱翊鈞面容又嚴肅了起來:“你去內務府看過毛呢了吧?”

聽到這個消息,李中行頓時激動了起來,連忙說道:“謝陛下隆恩!”謝過恩之後,李中行又說道:“臣去看過了,當真是好東西,那毛線織出來的毛衣可真是好東西。”

毛衣,這是朱翊鈞給大明的婦女找的一條出路。

小農經濟的代表是什麽?男耕女織,男人種地,女人織布,這兩種主要活動代表了一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沒了其中一個,這個家就塌了一半了。

紡織業的發展,必然會有很多婦人沒有了織布的營生。

不過沒關系,他們可以改織毛衣,在家就能做,朱翊鈞準備大力推廣毛衣毛褲。

不說其他的,大明軍隊的保暖一直都是問題,皮裘造價太高,根本不是士卒能穿起的。至於棉衣,棉花的種植其實一直都有,棉紡織也很發達,比如松江布。

可是這玩意占用耕地,朝廷一直在遏制大規模的種植棉花。

本來糧食就不夠吃,在種植棉花,那就更沒有地種植糧食了。大明以後的糧食會更少,棉襖就不要想了。毛衣毛褲的優點就凸顯出來了,在加上毛線手套,暖和的很。

裏面毛衣毛褲,外面毛呢大衣,能解決很大一分部的保暖問題。

如果朱翊鈞想要采購一大批毛衣毛褲,那麽很多婦女就能依靠這個賺錢了。這也是拉動內需的一個方法,大明的百姓太窮了,有的一輩子甚至連銀子都沒見過。

沒錢哪來的購買力,要給他們找活路,如果不是沒錢,朱翊鈞都準備修路了。

在後世,基礎建設永遠是政府拉動內需的好辦法,征發徭役修路,百姓肯定是不願意幹的,可是你要是給錢,你看看百姓願不願意幹,可是朱翊鈞沒錢。

舉債都沒地方,不過這一次朱翊鈞準備撈一票了。

想到錢,朱翊鈞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對李中行說道:“這一次李愛卿帶回了多少銀子?”

李中行跑到揚州去那是賣鹽場去了,雖然只是十年的經營權,可是那也是大把的銀子啊!加上大明船運和店鋪的加盟費,那是一大筆錢啊!

李中行連忙說道:“回陛下,臣這一次在揚州總計得銀七百八十萬兩。”

“其中鹽場總計售得三百八十萬兩,船運總計兩百二十萬兩,鹽鋪共收銀一百八十萬兩。其中鹽場得銀三百八十萬兩,按照陛下的旨意,劃撥給大明皇家錢莊二百萬兩。”

“船運二百萬二十兩銀子,全部劃撥了過去。”

“鹽鋪得銀一百八十萬兩與鹽場得銀一百八十萬兩,總計三百六十萬兩,全都由臣押解入京。”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中行,開口問道:“這麽多銀子,鹽價不會飛漲吧?”

“回陛下,不會,比起之前還會下降兩成。”李中行連忙答道。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事實上他也知道為什麽會下降,因為這些錢是從勛貴和勛戚還有宗室那裏擠出來的。以前的鹽商想要直接拿到鹽引是不可能的,他們需要經過勛貴和勛戚的手。

勛貴和勛戚弄出來的鹽引,基本上都是高價賣給了鹽商。

朱翊鈞搞出來的這些銀子,說白了以前是鹽商給勛貴和勛戚的。現在這些錢被朱翊鈞拿走了,而且拿走的還比原來少,鹽價還能降兩成。

不過勛貴和勛戚這一次算是損失慘重,直接掉了一大財源。

朱翊鈞借著河間府的案子打了西寧伯府,讓勛貴和勛戚這一次都沒鬧騰,可是光震懾不行,恩威並施才是王道啊!敲打著桌面,朱翊鈞看向了李中行。

“關於毛紡廠的事情,朕和你說過了吧?”朱翊鈞看著李中行,開口問道。

“是,陛下說過了!”李中行點了點頭道。

“那京城營業證的事情,你也聽說過了吧?”朱翊鈞再一次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