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還回來(第2/2頁)

“臣覺得戶部郎中陳啟禮合適!”申時行開口說道:“陳啟禮在戶部多年,為人穩妥,他所掌管的事情從來沒出過問題。武備司新立,還是有一個老人坐鎮合適一些。”

申時行也看不慣張四維舉薦李植,你這個太過分了。

其他人也提出了幾個人選,等到他們說完了,朱翊鈞直接搖頭道:“不合適,這些人都不合適,朕準備選一德高望重之人,朕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眾人嘆氣,瞬間明白了朱翊鈞的想法,果然皇上早就想好了。

“朕覺得南京工部尚書潘季馴很合適。”朱翊鈞直接提出了自己想要提拔的人。

對於潘季馴,朱翊鈞覺得他是有大功的,不說其他的,單單是治理黃河和運河的功勞,他就是一個大功臣。只不過現在不用治河了,他被弄到南京去當兵部尚書了。

這顯然就是用到的時候拿過來,不用的時候放出去。

朱翊鈞怎麽可能讓朝廷把他放在南京,這樣的人才要用起來了。

大臣們都是一愣,隨後余有丁就說道:“陛下,潘季馴曾擔任過刑部尚書,現在又為南京兵部尚書,怎麽能做工部侍郎呢?這不和規矩啊!”

朱翊鈞一愣,隨後點頭說道:“愛卿說的有道理啊!”

“那就加個尚書銜吧!”

隨後朱翊鈞的一句話讓他們差點跌掉了下巴。

朱翊鈞沒管他們,繼續說道:“反正只是掌武備司和武庫司,既然侍郎銜不合適,那就加一個尚書銜,反正他現在是南京兵部尚書,也是有尚書銜的。”

見他們還要說什麽,朱翊鈞直接說道:“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了,咱們說下一件事情。”

眾人無奈的嘆氣,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心裏面忽然生出一種不妙的感覺。

自從張居正去世之後,內閣基本上快成皇上的應聲蟲了。這種情況是怎麽發生的,他們不清楚,可是現實是,他們真的快成應聲蟲了。

曾省吾就是其中感觸最深的一個,雖然每一次都是廷議,可是每一次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辦了。

他們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朱翊鈞卻明白,其實這也是張居正的原因。張居正選的這些人,其實都是能夠很好辦事的人,但是卻不是刺頭。

那些刺頭全都被張居正給趕出去了,他們在張居正手下多年了,早就習慣了聽張居正的話。

無論遇到什麽事情,基本上都是“按閣老所言”,尤其是最後這幾年,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張居正死了,在這些人當中又沒人能夠做到張居正的地步,他們自然又把這種聽話的屬性轉向了萬歷皇帝。

加上張居正培養的接班人就是萬歷皇帝,這讓他們有一種理所當然的錯覺。

這也是朱翊鈞想要的,也是他一直以來都在慢慢讓這種轉變發生的,等到轉變完成,朱翊鈞就會提拔申時行,而在朱翊鈞的時間線裏面,這個時間就是張四維他爹死的時候。

“朕在看奏折的時候,發現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那就是各地的減免錢糧,一個學子,考上秀才之後家裏面就會有土地免稅,然後舉人也有,進士也有。每次科舉之後,朝廷收稅都要核實這些土地,很麻煩。”

“其中還有貪汙的問題,隱匿土地的問題,朕覺得這樣不好,太麻煩了,白白耗損了人力物力。”

“朕就想,不如把這種免稅轉為補貼,按照免稅的錢糧,每年發給士子,包括勛貴在內,免稅的錢糧直接折算成錢糧加在俸祿裏面。”

“朕覺得這樣很合適,朕還給這筆錢糧起了一個名字,就叫養士銀。”

“當年楊慎不是大喊‘大明養士五十年,仗義死節就在今日’,朕的這個養士銀就是取自這裏,你們覺得怎麽樣?”

這是名字的事情嗎?

在朱翊鈞說出口的瞬間,大家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雖然看起來這和太祖的免稅政策一樣,只是由免稅便為發錢糧,似乎還更好一些,畢竟種地也不一定每年都豐收。可事實上,這條政策早就不是太祖時候的樣子,大家用了這麽多年才弄成現在這樣,皇上你這是想全拿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