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試探規則(第2/2頁)

清償土地,追繳欠款,這些都是他們規則範圍以內的事情。可是廢除免稅制,那就是顛覆和從新制定規則了。

免稅制度這個規則是朱元璋給士人的福利待遇,可是這麽多年被士人集團玩的早就不是朱元璋的初衷了。大家都默認和只要是士人就不交稅的規則,並且也自己維護了起來。

派出魏忠賢去勒索,那個他們也不太在乎,畢竟行賄受賄本就是官場的潛規則。在加上這個是給個人的,無非就是一些錢財的事情,算不上觸動規則。

可是萬歷皇帝派去各地收礦稅的太監呢?還不是被人給打死了,還是地方官和官紳勾結幹的。

萬歷皇帝能如何?雖然等同於造反了,可是你能怎麽樣?派大軍去剿滅?別開玩笑了。這還只是收礦稅,沒收農田稅,你玩個攤丁入畝試一試。

大清的雍正能玩的動攤丁入畝,一來是人家建國時間短,有一批忠心的士卒,也有滿臣辦事。

二來是因為康熙皇帝從鰲拜到三藩收拾了一個遍,加上打天下的時候就殺了一大波士紳。不用這些士紳也有滿臣,朱翊鈞會有什麽?什麽都沒有。

命令出了紫禁城,下面的人給不給你辦都兩說著,拿回制定規則的權力,你才有資格玩遊戲。

皇帝制定制度就是規則,可是這個規則能不能推行的下去,下面的人遵不遵守,怎麽遵守,這個才是關鍵。現在是你想把礦稅和茶稅拿過來,下面的人就反彈了。

殺了你收稅的人,看看誰還去收,誰還敢去收。

朱翊鈞可不相信地方官員不知情,也不相信地方官員管不了,所謂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尹,可是他們不但不管,而且還選擇同流合汙,最差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個就是規則的可怕了,萬歷皇帝可以處罰這些地方官,也可以殺了他們,可是結果並不會太好。

一方面朝廷上下的官員都會反對,二來很容易激起民變。

現在的百姓可不知道你收稅是為他們好,為什麽民間投現成風,因為投現之後就不用交國稅了,只需要繳納比國稅更加低廉的地租就可以了。

地租甚至比國稅要低一半,百姓自然知道要怎麽選。

可是一旦到了天災之年,地主可不會給你發放賑災糧,頂多免了你的地租就算了吧。甚至黑了心的還會逼著以賣土地,賣兒賣女,這個時候就想起朝廷來了。

賑災糧救濟全都要,可是沒稅,朝廷沒錢。

於是就有了流民,吃不上飯的時候就該有人喊“朝廷不給我們活路了!”,然後就拎著刀找自己這個皇帝拼命來了。

這個疙瘩你要是不解開,那你就永遠不用想著收稅。

為什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不是多麽尊重知識,而是讀書能夠改變命運。一旦考上科舉,不說進士,單單是舉人,那就是了不得的你事情。

舉人的田地基本上都不用交稅了,即便他是窮光蛋,也會一夜之間變得良田千傾。

每年靠著收地租,他就能高宅大院,起居八座。

皇上想要廢除免稅制度,那就是再挖這條根,官員們會同意?他們可都是這麽走過來的。即便是興起工商業,把資本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可是大明的商稅,呵呵,還不如農稅。

朝廷一樣說不上來稅,除了造就一大批富家豪族,什麽用也沒有,根本就是賦稅制度。

想要挑戰規則,首先你就要熟悉規則,朱翊鈞現在就在進行這種嘗試。他想通過這一次的接觸,摸一摸大明官員的處事風格,眼前這四位就是朱翊鈞要觀察的對象了。

這四個人是大明官場的內閣大學士,是士人的頂尖人物,朱翊鈞想摸一摸他們的脈,這一次的三大營就是一個切入點。

這一次朱翊鈞要的官是提督,不是總督,而是提督,朱翊鈞要在三大營上面設置一個提督的職位。如果能成,那就成,如果不成,那就算是一次試探。

如果這一次不成,朱翊鈞以後也會做,這是他第一次嘗試挑戰現行的規則,雖然這個規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