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耶律大石的野望

一天一夜的會戰,各方勢力共同組成的天方大軍,足足十萬人的天方大軍被數量不過自己一半的東方軍團完全擊潰。

防禦——反擊——追擊!

這就是耶律大石他們通往勝利的三部曲。

天方軍團打不動齊軍的防線,兩軍一邊受挫,一邊振奮,士氣此消彼長,戰敗就成了必然。

要知道,天方軍團是一支多方拼湊起來的隊伍,且兵員素質參差不齊。若是進展順利,人心自齊整,萬眾一心,爆發出的戰力亦是非同小可。可要是進展不妙,戰局失利,士氣大傷下人心散亂,一旦遭遇到激烈的反擊自就會化作一群撒韁的野馬,四散奔逃。

作鳥獸散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詮釋!

追趕羊群的事情,耶律大石就交給東喀喇汗國的那些已經皈依我佛的忠心貴族了。

八旗軍的追擊目標卻是向南,順著伽色尼王朝的敗兵殺入茫茫的克孜勒庫姆沙漠。

茫茫的黃沙照應在人的眼中,這是沙漠裏唯一的顏色。

八旗軍進到西域後就與沙漠有了不解之緣,不光是西域境內的黃沙戈壁,就是眼下的這一戰中,他們也是先穿過莫因庫姆沙漠的東部邊緣,進入到楚河河谷,而後順著楚河河谷,這條溝通東西的陸路要道,方直殺到怛羅斯河流域的。

而這楚河河谷那就是夾在巴爾喀什湖東側的巴東荒漠與卡拉套山北麓的莫因庫姆沙漠之間的綠化帶。

伊塞克湖盆圍邊的昆格山與吉爾吉斯山的共同作用庇護了這片土地,楚河中遊地區兩面受水,大自然就在兩片荒漠戈壁中間成就一條水草豐美的綠地。在阻止西部沙漠的侵蝕的同時,也為東西兩端開辟了一條安全的通道。這是兩片荒涼的大漠戈壁的分界線,沿途水源不缺,人煙稠密,只要局勢安穩,這裏就會是絲綢之路上諸多商賈的第一選擇。

想想看,如果來往於東西絲綢之路上的陸路商人,可以有強大政權保障旅途安全的話,保障他們沿著北線一路暢通的直入中原,這顯然比依靠不連貫的綠洲補給,並要翻越蔥嶺的絲綢之路中、南(塔裏木盆地南北兩端)要更有優勢。

這也是怛羅斯城在數百年前就大名鼎鼎的重要原因之一,那裏是卡拉套山西端的山口處,而它的身後的楚河河谷,那麽它就是陸上絲綢之路上當之無愧的交通樞紐。

這會給一座城池帶來多大的財富和知名度啊。

在陸齊的中亞戰略布局中,怛羅斯城的重要度是四星半,都超過許多名聲響亮的大城市。

因為在陸齊朝的軍事評估中,評判一個地方的地緣潛力,永遠不是只看它本身的財富、環境,地緣位置才是更為重要的。這就好像後世的大魔都,如果沒有江、海相接的優勢,它至多也只是憑借肥沃的沖積平原,成就一個漁米之鄉的小康之地。就象古典時期的其他“江南”之地一樣。而因江海相接之利,成為中央之國與世界相連的地緣樞紐之後,它就有了競爭世界最頂級大都市的資格了。

楚河河谷就與魔都有些類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理環境,並不是成就它歷史地位的主因。能在板塊溝通上體現樞紐價值,才是提升它地緣地位的主因。

而之所以不在如此重要的地方直接設立軍隊,原因也很簡單——間隔距離著實太遠,已經超出了陸齊朝的直接掌控範圍。

故而,只把此地圈在‘勢力範圍’中便就可以了。

至於有人叛亂甚的,有了就打,橫豎陸齊軍現下占據著絕對的軍事優勢。打的很了,打的多了,殺得多了,也就乖乖了。

現在陸齊對中亞地區的經營才只是一個開始,等到那兒一個個封國建立起來了,才是真正拉開大帷幕的時候。陸皇帝可是很早就有一顆‘西征’的心的。

甭管蒙古人對華夏造成了多麽大的損害,蒙古人的西征,卻讓陸皇帝看了眼饞——那是當之無愧的豐功偉績。中國近代史上的衰落和恥辱更是把蒙古人的“西征”映襯的更加輝煌。

所以,馬黑木二世才會‘定都’怛羅斯城,而齊軍若是收復了怛羅斯城後,便也就卡住了他們向東滲透的通道。接下就只要是對西面的區域進行來回的掃蕩就是了。

看看那多少人參與進了反叛?十萬大軍中精銳只有三萬人,余下的大部分都是原西喀喇汗國的臣民,這些人既然跳了出來,那就正好一網打盡。

奴隸這玩意兒不止中原緊缺,就是西域也搶手的很。陸齊朝一通西域之後,開路築城,要用的人手海了去了。所以向西必然會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

那各方的精銳一遭被打散,所謂的西喀喇汗國軍就是一個笑話。余下的幾萬人真的是軍隊嗎?

不。他們就只是一波牧民農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