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抉擇!(第2/2頁)

能駐紮一兩萬宋軍,被絕對優勢的西夏軍圍攻許久,兀自能夠堅持。這般一座城池可是不小。那地勢也是險要,位於橫山東北,近無定河。哲宗時候宋軍收復彼處,那雖然再無大戰生出,可亦始終是一處邊防要地。

花榮要攻取綏德軍,豈能不知悉本處的地理,有著折家人物襄助,那是無有不知道的。

那折可大就曾提議,遣派兵馬在奪取綏德時,同時襲取永樂城。

他們從明堂川一路殺下去,西夏人聽聞後必然震怒,那左廂神勇軍司向西百多裏就有一祥祐軍司,不遠處就是夏州,也就是赫連勃勃的統萬城之所在,兩處一在明堂川流域,一在無定河北域,看似直線距離不遠,實則交通並不方便。

用後世的話說,那裏是屬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相接處,地勢東北部最高,東南部最低,東南部就是榆林。總的趨勢是由西北部向東南部逐步降低。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附區,是典型的峁梁狀黃土丘陵溝壑區,以峁狀為主。又由於黃河與無定河的切割和沖積,形成無定河河川地和黃河峪谷區。

可是這交通再有不方便,消息也總歸能送到的。西夏人必然會起兵來攻打。不然西夏主還何以服眾?西夏之國威又將何在?

這跟後世的小鬼子與老毛子在東北的國土上打翻了天,可我大清卻高調的宣布中立一樣了麽。不,那應該是比我大清還要慫。

而西夏顯然不是那窩囊清。這西夏大軍順著無定河殺來時候,那永樂城就能大有作用了。這等廝殺攻防,可不止一銀州便能卡主的。

花榮對此甚是贊同,可他也清楚,這最是緊要的還是綏德軍城。自己兵力開始不少,可要一分兵卻就顯得有些不足了。他很怕屆時會顧此失彼啊,甚至是兩個都想拿下,卻兩個都沒得手。

最後還是決定把兵馬擰成一股,直取綏德軍來。

如今這些個軍寨的主將紛紛向他來求降,那骨氣與節操依舊是提不起來的。但花榮最初時候也沒有多想,那一路的安撫使都有投降的,東京城的留守也都投降了,一幹小將何以就不能了?

但綏德軍城內,偏偏就撞上了一臭硬臭硬的知軍相公。這一對比來,就著實高大上。

在銀州的折可大聽了後也是吃驚。“這位相公平日裏可是出了名的和氣人。今日卻這般強項,莫不是往日裏都是作假的?”

然不管怎的說,這廝固然臭硬,但整個綏德軍攻略卻是再成功不過了。

那順著綏德軍直接向南,重重的黃土高坡與溝壑橫流之間,也有一條道路直通延安府城的。

而延安在關西的地位為甚那般重要,除了其內有一塊難得的平地外,更多是因為這兒的“四通八達”。向西、向東、向北、向南,可以說是關中平原以北地區【陜北】的交通核心樞紐地。

而現在他的任務就是在大軍匯聚到綏德軍之前,守住這兒。

“今日是得勝之時,何來叫這措大敗了興致。來人,把他拖下去,看押起來。”花榮也不會殺了這知軍,只是揭過這一章。回過頭來召集諸將道:“大軍襲取綏德,我輩已然是大功告成。然我軍主力尚在河洛,便是急速調遣兵馬進援,也非短時間內可成的。此間或許西軍聽聞警報,已然殺了過來;或許那黨項人的大軍,沿著無定河,也已經殺來。”

“諸君且議一議,我軍該當如何是好?”

花榮說話中臉色是很嚴肅的。人都不是傻子,想要做戰略欺騙,談何容易?何況還是劉法那種百戰沙場的名將。

是以,陸謙只能真的大舉在河洛集結兵力,再在蒲州、武關映襯,如此才叫宋軍確信,那主力軍真就在河洛。也叫西夏人相信,梁山軍與宋軍真就要大打出手了。

如此二者就都放松了警惕,花榮也這才好兵出麟州。一擊而得手!

嶽飛眼睛眯了一下,大小眼乍然看倒是一般大了。在城中大勢已定後,他就考慮著這一問題。現下花榮且有兩個選擇:一是守,二是攻。

守就是趕緊把麟州的步兵拉過來,同時也要紮好自家的籬笆,如此分散到各處要害地,整頓礌石弓弩等守城物質,坐等敵軍來打,祈禱著梁山軍大軍抵到前,他們還能安然無恙。

攻,就是趁虛而攻,往南繼續打,打到延安城下,虛張聲勢,搖旗呐喊,至少不叫宋軍摸準了他們的兵力數量。

照嶽飛的性格,他是喜歡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