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海東之國,允是不允?(第2/3頁)

阮小二更是拍腿叫快:“就是郭先生言語。我等奉著哥哥軍令,教來擺平高麗。那王俁若是乖乖順從,自佛眼相看;可要是不肯,放一把鳥火,把他的王朝基業都燒做白地。莫言不是。”

話說梁山軍在開京如此長時日,與那慶州金氏,仁州李氏,羅州李氏等都有了聯系。這高麗國內的局勢倒也不能說就是君弱臣強,還沒有歷經武臣之亂的高麗王朝,王氏還能掌控住局面。但地方貴族世家手中握著一定的武力,卻是不容狡辯之現實。

而且說來可笑,這仁州李氏、慶州慶州金氏的代表正是今日前來面見林沖的李資謙與金富軾。

前者是高麗國內首屈一指的地方世族,實力驚人;後者是前朝新羅王族,歸順王氏後,整個新羅王族雖四分五裂,可主體一支還是留住於慶州【原稱金州,系新羅都城】。後者也是現下高麗國內復興新羅這股浪潮的主要聚集地。

如是,仁州李氏現雖以李資謙為首,然整個李家人族繁茂,卻非要事事皆聽李資謙的;同樣的道理,慶州金氏更不是要事事尊金富軾馬首是瞻。

李資謙與金富軾泱泱返回駐地,雖與林沖不歡而散,二人也不可能就這般折回。自還要尋機會與林沖再做溝通,也期望著拓俊京在戰場上能有所作為。“今國家之重皆在拓俊京,若不能沙場上揚我大高麗威風,只我輩人與齊賊交涉,期望齊賊能有所通融,實癡心妄想。”

內室中,二人無了顧忌,說話盡是直白。

金富軾把手一恭,言道:“國丈所言甚是。拓將軍若不能克敵制勝,如百年前姜仁憲公龜州之捷一般痛擊齊賊,則國勢艱辛也。”

李資謙聞聲一笑:“天之仁愛斯民。國家將有禍敗之來,必生名世之賢為之備。當年我高麗與契丹廝殺,內有逆臣構亂,外有強敵來侵,國家危急。於斯時也,不有姜公,未知將何以為國也。今之齊賊入寇,數萬禁軍覆沒,京都陷入賊首,國家淒慘飄零。吾亦願拓將軍能如姜仁憲公,平定禍亂,克復三韓,保宗社生民之永賴也!”

這整個高麗誰不知道,拓俊京乃是他李資謙的人?

……

拓俊京何許人也?這乃是高麗軍中名將。累次從軍征伐女真,有著不俗的作戰經驗。

高麗朝內,自從尹瓘、吳延寵先後病逝去,拓俊京便是高麗軍中首屈一指的柱石了。現任給事中西北面兵馬副使,手中握著的幾千兵馬,是尹瓘興武至今,所剩的最後心血。

前文說了,王俁他老爹王颙深感敗於女真之恥,著手振興軍力。由尹瓘籌備別武班。其內馬軍曰神騎,步軍為神步、跳蕩、梗弓、精弩、發火等。只可惜時不我待,王颙早喪。但王俁繼承了父親遺志,登基後不過兩年便讓尹瓘出兵,拉開了曷懶甸之戰。

結果就不再說,前文早就提過。尹瓘反朝後受到了李載、金緣和崔繼芳等主和派的攻擊,宰臣崔弘嗣、金景庸、任懿、李瑋也極論尹瓘、吳延寵敗軍之罪,王俁迫於壓力,下令將尹、吳二人罷官,並削其功臣號。隨後風頭過後,二人又重新上位,但心中激憤難平,不幾年相繼而逝。

別武班也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開京,一部分留在千裏長城,便就由拓俊京統領。

可以說這支軍隊飽含著高麗君臣最後的期望。但是與花榮軍的交鋒中,這支高麗邊軍卻被打了個滿頭包。

近乎十年不聞戰事。當年的老兵早就返鄉,也就是軍中一些將校還有廝殺經驗,且花榮小覷了這支邊軍,才給了拓俊京二戰的機會。當然,後者手中握著的那支神騎軍,也還是有點本領。

“報——”

通信兵拉長著嗓音,遠遠傳來。小李廣則依舊不擡起頭,甚是小心翼翼的看著眼前的沙盤。

此乃他入梁山軍後才學到的新事物,雖然要做一副精準的沙盤很不容易,但要做一副簡易些的沙盤就相對輕松許多。

眼前的沙盤就是他親手制作的。

“說。”花榮小心的把幾面代表著高麗軍的黑色小旗插在禮成江對岸的金川。拓俊京上次戰敗後就率軍退到了江對岸的金川郡。同時高麗地方上,又有援軍義勇趕來與之匯合。

“都督有令,布檄文討王氏之無德不倫,號朝鮮故地士族黎民盡討之。功高者可王。”

花榮猛地擡起頭來,‘不倫’,他沒有聽錯吧?將文書接過,打開來看卻見幾個字甚是顯目。“……自立國日起,百年光陰,兄妹苟合為場,此人倫綱常何在也。荒唐荒淫,最為醜穢……”

“此事當真?”花榮向身側之人問道。

趙彥乃僑人也,祖上避五代之亂而遷居高麗。梁山軍殺入開京後他與身後的整個家族皆愉快的前來投靠。不去看文書,臉上泛起一股惡心之色。“自是真的。這高麗王氏自王建之後,前後歷經十五君王,兄妹堂兄妹之亂人倫者,乃常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