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我為刀俎人為魚肉,就是這麽爽(第2/2頁)

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好義良民,清慎官吏,切勿驚惶,各安職業。諭眾知悉。

程萬裏看了,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當即就喚董平到來商議:“此事如何剖決?”

董平見了自然大罵梁山泊賊子狼心,當下就進言說:“量這夥草寇有何攻城破府的本事?相公何必多費神思。此賊兵臨城,事雖告急,然其亦擅離了巢穴,卻也是趁機剿滅這夥賊寇的好時機。相公可修告急書信,差心腹之人,星夜趕上京師,報與蔡太師、高太尉知道,早奏名朝廷,調遣精兵,前來救應,此是上策。第二,作緊行文關報鄰近府縣,亦教早早調兵接應。第三,城內差民夫上城,同心協助,守護城池,準備檑木炮石,踏弩硬弓,灰瓶金汁,曉夜提備。如此可保無虞。”

稍後又道:“董某不才,食祿多矣,無功報德,願施犬馬之勞,統領軍卒,誓死守城。草寇不來攻城,別作商議。如若那夥強寇年衰命盡,輕率攻城,不是小將誇其大言,定令此賊片甲不回。上報國家俸祿之恩,下伸平生所學之志,肝膽塗地,忠心報國。”

這位董一撞現今再也沒心思去窺視程萬裏的漂亮女兒了。董平現下很有危機感,這封梁山的無頭公文,簡直就是把他釘在了恥辱柱上。眼下這關過不去,他小命都要不保,可沒心情再去考量房內人了。

不過董平給出的策略還是像模像樣的,程萬裏是個純粹書生,不好軍事,便是紙上談兵都來的欠缺。要不然童貫早把他帶在身邊,如何會放出來為官?

別看給童貫當幕僚,沒有知府老爺聽著好聽,但前程更是遠大。童貫這幾年可正值人生巔峰,在他手下積攢功勞,等到西北休戰,外放個安撫使,甚至是轉運使都未嘗不可。

是以這武事上,程萬裏甚是依靠董平的。國難思良將,說的就是他程萬裏。

依照董平的建議,程萬裏在排查奸細之余,就是編組青壯上城協助守軍,結果是很不理想。

要青壯在守城中發揮出作用來,除了官員強大的號召力外,就需要他手下有一隊組織能力暴漲的官員來。他們或是能起到先鋒帶頭作用,或是能鎮的住青壯裏的刺頭。但這些,東平府的官吏都大大不及。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北宋官員也絕大部分不具備這一能力。

試看兩宋交際見【正史】,中原不知道有多少名城大郡,輕輕松松被金兵攻破,那第二次東京之圍,自始至終金兵都沒能徹底占據整個東京城,是老趙家自己把手腳捆綁起來,脖子上還套了個鎖鏈,親自交到金兵的手中的。皇子公主,雙手奉入敵營;皇帝都自個乘車前去金兵大營裏納降。數不清的錢糧自己送去給敵人。那到最後也就只能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了。是但凡有一點戰心鬥志,東京城百萬人口也不至於落到靖康之恥那般慘狀。事實上兩宋期間也只有長達二百五十余日的太原守衛戰做到了發動群眾,發動民力。王稟與時任太原知府的張孝純許是沒太過據大的威望,但二人堅持抵抗的態度無有動搖,這便是圍城戰中守軍方面最大最有威力的武器。

於眼下的東平府來說,很多士紳百姓卻是都願意,把董平交出去以換取平安的。就算是那程萬裏,心中都未嘗不這樣想。只是他做不到,也不能做。如此還怎的來組織城中青壯?

楊林、時遷的任務並不麻煩,他們就是要在城中的惶恐氣氛達到最頂的時候,在一天的夜裏,適當的放起幾把火來。是的,民居不能燒;可酒樓啥的總能燒吧?府裏的糧倉府庫燒不到,可草料場能燒吧?再不成,泉城那麽多的名勝古跡能燒吧?

陸謙就很準備學正史裏金兵下東京時候的做法,大軍站住一個城門,但兵馬不殺進城去。叫那程萬裏乖乖的把錢糧送到自己手裏。如果董平的小命兒還沒丟在城門戰當中,陸謙也沒勁兒堅持要他的小命。但這誰也說不準,保不定那幾日他就又改主意了呢。我為刀俎人為魚肉,就是這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