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傳道受業,教人造反(一)(第2/2頁)

陸謙大大的誇獎了方臘一夥人一番,轉而就道:“只是那摩尼教終為外傳小道,吃菜事魔之名甚是汙劣,素為士紳排斥,便是這北地民人也多是不喜。方教主如果以摩尼教之名起兵,怕是有大不妥,前景堪憂,前景堪憂啊。”這幾日時間的交往,陸謙已經知曉了摩尼教中的一些事宜。就好比眼前的寶光大和尚,他之所以是摩尼教的護教法王,並非是因他武功高強,也不全是他為摩尼教履歷功勛,更不是因他披僧衣,做和尚打扮。而因為他是摩尼教中佛門支脈的首腦。

前文說了,摩尼教在化名為暗的過程中,吸納了佛道雜巫,融於一身。那佛門一脈就多歸屬於白蓮社。至少在眼下這個時空是如此。

摩尼教最先吸納的是佛教眾生平等之意,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之後彼此的碰撞融合讓摩尼教再改了方針,轉而批判起了佛教的虛偽性,指出其本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主張實現真正的平等。是以摩尼教與階層觀念鞏固的士林儒家是尿不到一個壺裏去的。

在眼下這時空,北宋時凈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這白蓮社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它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它的教義簡單,經卷比較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接受,所以被摩尼教吸納。或者說是彼此合流。

為了掩蓋身份,也是為了便於傳教,不少人依舊是佛門裝扮。這鄧元覺就是其中魁首,也因此是摩尼教中雷打不動的護教法王。

摩尼教是個大合資公司,方臘是大股東,鄧元覺就是小股東。

陸謙的話讓鄧元覺感到刺耳,可他也知道,這是真話。摩尼教就只在江南一帶流傳,他們倒也往閩地傳揚過,可當地之人甚是排外,幾十年演化已自成一體。這摩尼教就還是只能在江南打轉的摩尼教。

“我輩之人豎旗起兵,一是報那官府汙濁不公(於江南就是花石綱);二是怨恨皇帝昏庸,朝廷黑暗。但話說到底,吾輩人還是要考量身後之事啊。”歷史上的方臘起義,打的也就是如此旗號。

“推翻趙宋一統天下或許荒誕了,可割據一方,稱孤道寡……”